周仲瑛老师临床配伍用药规律探讨过伟峰.pdfVIP

周仲瑛老师临床配伍用药规律探讨过伟峰.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仲瑛老师临床配伍用药规律探讨

过伟峰

“用药如用兵”,是中医学的一名言。用兵之道,在于文武韬略,克敌制胜;用药之道,在

于运筹妙用,配伍精当。临床诊疗首重识病辨证,然后用药论治。老师周仲瑛教授在识病辨证方

面审证求机,知常达变,娴熟老辣,自成体系,其“辨证五性论”、“痰瘀相关论”、“瘀热相搏论”

等辨证思维的内涵极其丰富;在配伍用药方面师古不泥,博采众长,独具章法。本文择其几种常

用的配伍用药法介绍如下。

1苦辛通降配伍用药法

苦辛通降法又称苦降辛通法,是将苦寒与辛温两种不同性味与功能的药物,相互配伍合应用

的一种方法。泻心汤类方剂最能体现本法的配伍特点。

周师临床应用苦辛通降法的范围极广,除温病湿热证外,更多地应用于内科杂病的胃痛、痞

满、呕吐、噫气等病证。这些病证的部位均在心下至脐上脘部,病变重点在胃,而与肝胆肠相关。

涉及消化系统的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胆道系统感染和结石、胰

腺炎等。在其它系统病变影响到消化系统,出现胃失通降病理现象者,亦常采用苦辛通降法治疗。

周师应用苦辛通降法的证候病机为邪阻中焦,胃气郁滞,通降失常;临床特点为口干苦粘腻,

苔黄浊腻或罩灰,或底白罩黄,舌质红,脉弦滑或兼数;病理因素以热郁为主,并兼夹其它病邪,

如寒、痰、湿等,而见寒热错杂、痰热互结、湿热中阻、胃热火郁等证候。如痞满疼痛单纯由于

寒邪、痰饮、湿浊、食滞、中虚等所致,而无热郁的病理表现,周师则不用本法治疗。

苦辛通降法常用的苦寒类药有黄连、黄芩、山栀等,它们均具清热泄痞作用,周师善于根据

所治病证,结合药物性能的差异甄别使用。认为黄连、黄芩性燥,清热燥湿,苦而性滞,寒而气

燥,守而不走,宜于湿火之证,以口苦而粘,苔黄腻为应用要点。栀子性润,尤适宜于郁火之证,

以口干渴,苔薄黄,舌质红为应用要点。

苦辛通降法常用的辛温药有干姜、半夏、吴萸、苏梗、厚朴等,它们均有理气开痞作用,周

师在与苦寒药配合时各取其所长。如干姜温中散寒,多用于寒热错杂者;半夏化痰和胃,多用于

痰热互结者;吴萸入肝解郁,温中理气,多用于肝胃郁火者;厚朴燥湿宽中,多用于湿热中阻者;

苏梗理气降逆,多用于热郁气逆者。

黄连配干姜清胃泄热与温中散寒并施,适用于寒热错杂之肠胃不和证。由于寒热互结于中

脘,脾胃升降失常,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气机因而不通,故见脘部疼痛痞胀,胃脘灼热而局部

畏冷喜温,纳呆,或呕恶,吐出黄浊苦水,或肠鸣便溏,口渴而饮冷不舒,得热饮为适,苔白罩

黄,舌质淡或边尖红,脉弦。

热重者,周师通过调配连、姜比例,并加黄芩、栀子以泄热和胃;寒甚者加肉桂,甚则制附

子,助干姜温中散寒;肠鸣便溏加生姜升发清阳;中虚神疲乏力者加党参健脾益气。

黄连配半夏半夏入胃,辛开散结,苦降止呕,《别录》谓其“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时气

呕逆”。半夏与黄连相配,清热化痰,开结消痞,周师偏重于治疗痰热互结中脘的痞满呕逆证。症

见泛恶,呕吐痰涎,心下懊恼,脘部痞胀或痛,口中腻浊,苔黄浊粘腻,脉弦滑。如兼宿食不消

而心下痞满者,周师常加枳实去积消痞。

典型病案:马某,男,47岁。胃病史5年,胃镜查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近来脘痞闷满胀,

1

隐痛,食后明显,纳谷减少,脘部怕冷,噫气,泛酸不多,大便欠实,舌红,苔薄黄腻,脉搏细

弦。证属脾寒胃热,湿阻气滞。治以苦辛通降,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连3

克、黄芩6克、干姜3克、制半夏10克、炒枳壳10克、厚朴15克、桔皮、竹茹各6克,苏梗

10克。7剂后痞胀减半,隐痛消除,噫气少作。但口干、粘,大便转实而排便欠爽。证兼热郁津

伤,腑气不通,原方去党参,加太子参10克、芦根15克、全瓜蒌10克。7剂后痞胀消失,食纳

改善,大便通调,唯口干,舌见花剥,苔淡黄腻,脉细弦。原方去干姜,加石斛10克,继服7

剂巩固。随访3月,恙除未发。

黄连、黄芩配厚朴、苍术取连朴饮方义。厚朴性温,味厚而苦,长于行气宽中,健脾燥湿;

苍术辛苦温,芳香苦燥,燥湿健脾作用较强。与清热燥湿的黄连、黄芩相配,苦寒清中以泄热,

苦温化湿以理气,清胃热与燥脾湿并用。周师常用于治疗中焦湿阻热郁证,症见脘部痞满闷胀,

或有疼痛,胸闷,恶心,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而短,口苦而粘,口渴不多饮,苔

文档评论(0)

150****6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