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核心知识(1)以人为本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2)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民本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3)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荀子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4)提倡爱国,家国情怀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5)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春秋时期崇德的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他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战国时期的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7)和而不同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时空构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2.核心知识(1)佛教本土化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西学的传播明朝末年,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近代以来,随着国门被迫打开,先进的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逐渐加深。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等,主张学习西方。魏源进一步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清政府设立新式学堂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维新运动时期,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中华文化传播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促进了当地文字的产生。此外,我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也逐渐传播到这些地区,引起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的社会变革。8世纪以后,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推动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转型。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16—18世纪,儒家思想传入欧洲,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本课结束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第一单元单元整合历史内容索引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时空构建归纳整合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时空构建归纳整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