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调查报告(共3篇).pdf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调查报告〔共3篇〕

第1篇:青岛民俗调查青岛民俗小调查

一、青岛居住民俗

青岛地区农村房屋结构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房屋结构相似,建房多取向阳山

坡,讲究向阳背阴、依山靠水。房屋为土木砖石结构,一列3至5间,与左邻右

舍接山连墙,屋顶为“人〞字型〔亦称“双流水型〞〕。建有正屋、东西厢屋或

倒屋,各家自成院落。以三合院居多。

村庄大小不一,少者几户,大的数百户,近年又出现了不少千户大村。

1897年后,德国,日本先后侵占青岛。随着港口和市政的建设,大批农民

涌入市区,当时西镇一带建起了10个平民院,台东镇的南山、仲家洼等处也陆

续出现了一些棚户区。这些院区建房无规划,房屋低矮阴暗,环境恶劣,除“人〞

字型屋顶外,还出现了许多一面坡房屋,人们习惯叫“道士帽〞。由于居住环境、

条件的改变,一些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居住民俗也就无法延续下来。

80年代起,政府推行旧城改造工程,90年代又实行安居工程。现在,平民

院和棚户区已相细建成居民小区,楼群林立,环境优美,人们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在此期间,青岛地区农村的老式住房也多为美观的住宅楼代替。居住由单纯

实用

型向注重审美型开展。一些现代建筑材料被广泛采用,不少村庄也出现了楼

群。

村庄青岛农村除极少数住“山庵〞的看山人外,多聚集一起居住,因而构成

大小不同的建筑群,称作“村〞、“庄〞、“仝〞或“屯〞。

村里的道路,大的叫“街〞,多为东西向,称前街、后街。大的村庄街多,

那么冠姓氏为街名,如张家街、王家街。

小的道路称“胡同〞,多以姓氏、堂号、村中名人或树木为名,如宋家胡同、

福来胡同、解元胡同、老槐树胡同等;很狭窄的小路称“夹道〞;闲散人经常聚

集闲谈的地方称“懒汉子窝〞、“老头窝〞。

有些村名很有特色,也很有趣,如莱西张哥庄是因为有一个姓张的汉子在这

里安家落户而得名。此人豪爽,乐于助人,附近人尊称为张哥,村名也就成了张

1/18

哥庄。因“哥〞、“格〞“戈〞同音,以后就出现了像周戈庄、夏格庄等村名。

这种以姓氏为名的村庄非常多,有的直接叫“岳家〞、“赵家〞,有的那么加“屯〞、

“沟〞、“店〞等字,叫“梁家仝〞、“于家屯〞、“王家沟〞、“徐家店〞等。

有的村是以建村人的特征而得名。莱西有个李胡子庄,是因为清嘉庆年间,

一个叫李克用的人此建村,他胡子很长,人称“李胡子〞,日久,这村就叫做“李

胡子庄〞。后来,有人感到此名不雅,民国初年该村名就演化成今天的“李虎庄〞。

也有的以建村人的职业为村名。崂山有个皂户村,因为明永乐年间有几家用

灶具烧盐户来此定居,宋代称盐户为“皂户〞,这个村也就叫做“皂户村〞。

有不少村庄是以神话传说中的名称命名的。崂山有个女姑山村,因为村南有

个“老姑庵〞庙,庙内的主神人称“女姑〞,传说是《封神榜》中赵公明元帅的

妹妹,人们就把村名定为“女姑山〞。登瀛村是传说秦人徐福为取长生不老药,

由此登程去仙岛瀛洲而得名。崂山石老人村村名,不但源于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

还因为村前海边有一块状似老人的巨石。

有的村庄以旧时驻军军屯或官屯为名,如鳌山卫、雄崖所、营上、黄官屯等;

有的以寺庙、古家为名,像庙头、家子头、庙东、石佛院等;有的以地理环境取

村名,如簸箕岭,因其地形像簸箕而得名;还有以建村时当地的村木花草为名,

如桃林、枣园、柳树屯、榛子沟等。

1979年,青岛开始地名普查,对重复的和不雅的村名进行了调整。村名和

村名

用字都到达了标准化、标准化。

院落青岛民间居住大都各自成院,俗称“天井〞、“院子〞。

过去,许多人家都喜欢设前后两院。前院面积大,是一家人平日活动的主要

场地,

院里建猪圈、而所,喜栽石榴、月季等花卉树木。后院很小,用处不大,只

是为了挡

住后窗,认为后窗临街“不成住处〞。如今,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加上土

地的珍贵,

已很少有人设后院了。

2/18

院子周边的墙叫“院墙〞,旧时多用石块垒成。在临街墙上,镶嵌带“鼻梁〞

石块,用以拴骡马,叫“拴马石〞。院墙上面抹石灰或泥,叫“打墙头顶。〞

院墙上面

抹成半圆形,叫“和尚头〞。如今,院墙多用石块垒下部,上面垒

文档评论(0)

157****34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