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学》 课件 第1、2章 绪论、 预防学的基本理论.pptx

《中医预防学》 课件 第1、2章 绪论、 预防学的基本理论.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预防学

绪论Chapter1

目录/Contents011.1概念021.2预防学发展简史

1.1概念

1.1.1预防医学和中医预防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模式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控制和消除危险因素,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一门医学应用学科。中医预防学就是在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来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或复发的一门学科。

1.1.2中医的预防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欲病救萌瘥后防复

1.1.3健康相关概念健康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健康权健康权是指人能获取健康的权利,是指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人人能够尽可能健康。健康决定因素生活及行为方式、人类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卫生服务。“治未病”内涵“治未病”也是与疾病做斗争,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或保持健康为目的。但“治未病”偏重于运用较为柔和的方法进行调摄,解决疾病的萌芽状态。

1.2预防学发展简史

1.2.1中医预防医学史中医预防学的发展历程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和发展历程中,中医药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预防与控制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预防学的思想源于实践,奠基于《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医预防学的基本原则中医预防学非常重视环境与人体健康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基本原则。同时,强调顺应时气,关注自然环境,并从居住环境、生活饮用水卫生、食物营养等方面加以落实。

1.2.2国外预防医学发展史古代经验阶段经验阶段是预防医学思想的形成期,大约持续到16世纪。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近代实验阶段18世纪60年代,随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大工业化生产的兴起,预防医学进入了实验阶段。现代社区预防现代社区预防阶段强调整体预防、行为预防、社会预防,将预防医学提高到社区预防阶段。

1.2.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医预防实践中医预防在新中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农村改水改厕、消灭“四害”、实施计划免疫、加强健康教育等现代公共卫生措施的同时,也重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作用。中医预防在现代卫生政策中的地位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感谢聆听!

中医预防学

预防学的基本理论Chapter2

目录/Contents012.1.中医预防学基本理论022.2现代医学预防相关因素

2.1.中医预防学基本理论

2.1.1整体观念(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1.生理功能的整体性2.病理变化的整体性3.诊断防治的整体性(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一体观”的整体思想2.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1.2辨证论治(一)辨证辨病因:探求疾病发生的原因。辨病位:分析、判别以确定疾病之所在部位。辨病性: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辨病势: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二)论治因证立法:依据证候而确立治则治法。

随法选方:依据治则治法选择相应的处方。据方施治:按照处方,对治疗方法予以实施。

2.1.3平衡阴阳(一)阴阳失调,疾病之机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组织损伤,以及机能障碍的完整过程。(二)防治疾病,必和阴阳1.损其偏盛:针对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可用清热、祛寒法以及热因热用、寒因寒用法。2.补其偏衰:针对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可采用补阴、补阳法,阴阳双补法,以及回阳、救阴固脱法。3.攻补兼施:针对阴阳失调中出现的虚实错杂病理变化而制订的治疗原则。

2.1.4协调脏腑(一)脏腑协调,健康之石脏腑功能平衡、协调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二)协调脏腑,防病之道养生防病重在保持平衡,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2.1.5畅通经络(一)经络不通,百病始生经络通畅,则气血充盈,营行脉中,从而和调于五脏六腑。反之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利,营卫失和,腠理不固,抗御病邪功能减退,致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二)畅通经络,贯穿防病治病始终气调畅则阴阳协调、气血平和、脏腑得养,精充、气足、神旺,故身体健壮而不病。因此畅通经络对防病治病有重要意义。

2.1.6调养气息(一)保养元气保养元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保养元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先天、后天充足,则正气得养;调情志可以避免正气耗伤。(二)调畅气机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调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