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专题复习.docxVIP

专题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专题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基本都采取“禅让”模式。王朝国史书写必须在前代王朝纪年之下书写本朝的“创业之主”,行用本朝之纪年须待“禅让”完成之后。这一做法旨在()

A.维护断代体的史书编纂体例 B.表明政权更迭具有平稳性

C.为王朝的更迭制造社会舆论 D.突显新朝皇权来源正当性

2.《晋书》记载,352年冉闵(汉人)灭后赵(羯族政权,屠杀羯胡同时笼络汉人)时,“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下列选项符合材料所述主要时代特征的是()

A.屡次打破民族藩篱 B.常年破坏统治秩序

C.大量五族民众北迁 D.众多汉族支脉绝迹

3.永嘉南渡后,玄学清谈在江南风靡一时,而在北方几乎断绝。且南学重义解,儒经注疏多以老庄之言,与汉人说经相去甚远;北学则重名物训诂,与南学差异甚大。这反映了()

A.儒学地位深受道家冲击 B.南北学说并存发展

C.北方学术因南迁而凋敝 D.南学继承汉代经学

4.从汉末直至两晋,原本地位崇高的太学博士、助教等学官地位一落千丈,被视为闲职,成为名士不耻为之的“浊官”,以至于“多使微人教授”,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选拔制度发生变异

C.文化教育水平的倒退 D.军阀混战政局不稳

5.魏晋时期“画以载道”逐渐向“画以寄兴”转变。绘画不再是政教的附庸,不再以伦理道德决定价值意义,具有了多向度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性,能够与哲学思想和生命情调相互观照。绘画的这种转变反映了()

A.市民审美风尚的转变 B.绘画理论的突破创新

C.士人摆脱了道德束缚 D.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6.贾思勰编撰《齐民要术》的标准有三:农业及食品加工存储技术属于“资生之业”,要“靡不毕书”;对尚未引进的国外作物仅存其名目;对“商贾之事”和“花草之流”绝不记录。这表明《齐民要术》的社会历史价值是()

A.革新传统农业技术 B.倡导农业立国精神

C.推动中外文化交融 D.增益国家粮食安全

7.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陈庆之北伐败还,感慨地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洛阳“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洛阳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B.中原地区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C.南朝承认北朝的正朔地位 D.南北文化认同推动统一进程

8.隋炀帝时期,开通江南河,使余杭(今杭州)能凭船只沿运河直抵北方。同时,炀帝又特意下诏废弃了陈朝故都丹阳(今属南京)与余杭地区之间耗资巨大才打通的水道。隋炀帝的做法()

A.旨在强化对江南的管控 B.厉行专制导致施政混乱

C.提高了运河的运输效能 D.遏止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9.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史书记载这一时期“君臣相得”“乐闻直谏”“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据此可知“贞观之治”的特点是()

A.崇文抑武,守内虚外 B.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C.疆域开拓,闭关锁国 D.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10.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把中书、门下合而为一、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整理成诏敕文书。按照唐制,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的命令,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朝政事堂制度()

A.实现了对专制皇权的有效制衡 B.有效缓和了中枢机构间的矛盾

C.体现出执行与决策合并的趋势 D.利于保障权力机制的良性运转

11.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据此可知,唐太宗()

A.倾向于重构社会秩序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D.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12.唐开元时,玄宗批准中书的奏议,凡国家大事,每个中书舍人都要提出书面意见即“商量状”,由中书令评定每个“商量状”的优劣,经门下省审议同意后,送皇帝裁定。这一机制()

A.使门下省取得了决策权 B.有利于激发中枢机构效能

C.反映了三省制度的废弛 D.稳定了中书令的特殊地位

13.《唐会要》卷八十五载:“广德二年(764年)二月十一日敕文:‘天下户口,委刺史、县令据见在实户量贫富等第科差。不得依旧籍帐。’”皇帝敕令提及的新税收政策()

A.标志租庸调制开始实施 B.彻底改变过去征税标准

C.为实行两税法做了准备 D.加重了官府的赋税征敛

14.819年,唐宪宗任命抚州司马令狐通为右卫将军,门下省给事中崔植因认为令狐通任寿州刺史时擅自用兵,不宜奖励重用而封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