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pdfVIP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

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

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

常的传统教学模式。

“双减”的目的,不但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

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

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

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持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

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仅仅这个质量不是通过加

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

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

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双减”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法,肯定是对传统课堂

教学的课堂革命。所以,课堂需要转变以传递知识和发展技

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教学应该是以主题为引领、

语篇为依托、活动为途径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

法是注重学生的学习理解、使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面。

“双减”减量,不减质,提升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

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

断开拓进取,让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高效,让“双减”工作

真正落地生根。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仍然存有着严重

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道德与法治教学过多局限在“积

累”的层面上,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主要是受传统的教学观点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学理

解、教学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以教师传

授知识、学生储存知识为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究;重

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课本知识的传授,

轻主动获取各种知识和水平的培养,无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和

实践活动在理解发展中的作用。课程改革的节奏持续加快,

对很多相关消息综合课程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还不够深入,还

需一个积极而谨慎的开发的过程;对于实施新课程,还需经

过师资准备和反复实验的过程。相对于研究问题的重大,我

们的研究过程和深入水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有必要

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解决课程和教材开发中的各种问题,

使理想的课程变为可实施的课程,使课程改革建立在更加科

学的基础上。

本课题展开的“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

效性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

有效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探

索。《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主题的确定能够是多种多样的,

也能够是多种方式的,但是必须是来自儿童实际生活的,必

须是有实际意义的。但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部分主题

活动,我校因为地域原因,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有所差异,这

时应如何将教材与儿童实际相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是有一定

推广价值的,它能够适用于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

堂教学。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本课题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

要》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

的相关学科的教学理论。

2.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

为,促动教学的四个条件是主体、情境、协作、资源。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力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

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

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它注重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注重教学效益;“有效教学”需

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持续反思自己

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

要教师掌握相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

作出决策。

(二)概念界定。

1、“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

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

实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

行为。

2、有效的活动: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

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参与与引导对于达成高质量的活动是至

关重要的假设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

文档评论(0)

158****66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