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大单于教学设计之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024新版.docx

人教版大单于教学设计之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024新版.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是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节次: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以及一个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本章内容主要探讨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发育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际的地表形态现象。

(二)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探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分析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岩石圈物质循环: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过程。

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介绍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其地表形态表现。

板块运动与地貌:通过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规模地貌的形成,如山脉、海沟等。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探讨山地地貌对交通运输线路选择和布局的影响。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的演变:分析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对河谷形态的影响。

冲积平原的形成:介绍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探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发展的影响。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河口冲积岛的形成:理解河口冲积岛的形成机制和过程。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分析围垦等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及其未来变化。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章内容以地表形态的塑造为核心,通过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探讨,揭示了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一节内容为基础,为后续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节和第三节内容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地表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问题研究部分则通过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整章内容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如围垦、开采矿产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利弊:学生能够评估不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综合思维

分析地表形态形成的多因素:学生能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表形态形成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如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等),理解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运用多学科知识解释地表形态现象:学生能够运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解释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现象。

(三)区域认知

识别不同区域的地表形态特征: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区域(如山区、平原、河流沿岸等)的地表形态特征,理解地表形态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析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趋势:学生能够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分析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

(四)地理实践力

观察和分析地表形态现象: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工具(如地图、遥感图像等)和地理信息技术,观察和分析实际的地表形态现象,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如地质考察、河流地貌调查等),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加深对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理解。

撰写地理实践报告:学生能够根据地理实践活动的结果,撰写地理实践报告,展示实践过程和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培养,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具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并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有了初步了解。他们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等基础知识,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接触过地形地貌的基础知识,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类型的识别,以及河流、湖泊等水体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关于地表形态塑造的更深层次原因和机制,如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学生可能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认识。对于构造地貌和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些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也可能存在知识盲点或理解上的不足。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的基本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4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