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初三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初三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初三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
二次函数的应用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它是本章的难点。新的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
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最大
值问题是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最常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问题,它生活背景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本节课通过学习求水流的
最高点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建模的
思想去解决和函数有关的应用问题。此部分内容是学习一次函数及其
应用后的巩固与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习更多函数打下坚实的基
础。
由于本节课是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
的方法,故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
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
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二次函数应用的教学后,比我预想的效果要好
一些,出现了几个点引人深思:
1、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建立数模
在《二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复习旧知后,主要安排了
一道例3—水流最高点问题:人工喷泉有一个竖直的喷水枪AB,喷水
口A距地面2m,喷水水流的轨迹是抛物线。如果要求水流的最高点P
到喷水枪AB所在直线的距离为1m,且水流的着地点C距离水枪底部
B的距离为2。5m,那么,水流的最高点距离地面是多少米?以此题
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重点放在分
析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所以
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锻炼学生从读题开始,分析题意,搜索与问题
有联系的数学知识,运用知识和技能使问题获得解决。在备课中,我
发现学生对例题的理解存在困难,采用设计小问题,铺设小台阶,引
导学生探究,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我设计的问
题如下:
(1)读题,检索有用信息;
(2)分析已知,他们讲的是什么含义?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分析所求,是让我们求什么?将实际问题可转化为什么知识
来解决?
(4)如何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同学间互相交流与补充,
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本题就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问题,逐
步将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建立数模解决问题。学生在动手画图、讨论
的基础上找到解决的方法与步骤,先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求二次
函数的最大值。学生在理解题意后画图形,又加深了对题目的理解,
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体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求解二
次函数的问题,将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2、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注重一题多解
学生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根据题意知道,对称轴是x=1,A
点坐标(0,2),B点坐标(0,0),C点坐标(0,2),确定二次
函数解析式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学生用一般式确定二次函数解式
后,有同学想用其他的方法求解想法,我马上鼓励学生去寻找新的方
法。四班学生思维活跃,有个学生想用两根式求解析式,让这个学生
说出自己的思路,其他学生帮助他进行分析与补充。该同学将A、B、
C三点坐标带入两根式求解,发现求得解析式与用一般式求得解析式
不同,很疑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并没有否定该同学的方法,
而是让其他学生帮助纠正,在大家的分析图形中发现,B点坐标不在抛
物线上,不能将其带入。
在教学中出现分歧时,要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发现问题的原因,
从而确定解决得方法,避免今后出现类似错误。而六班学生善于思考,
在用两根式求解析式时,我设计一个小陷阱,故意引导学生选用A、B、
C三点求解析式,学生通过计算与观察,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B点坐
标不在抛物线上,不能将其带入求解。在这种情景下,追问:如何利
用两根式确定解析式呢?学生积极性很高,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抛物
线的对称性找到它与x轴另一个交点D(—0.5,0),将A、D、C三
点带入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在教学中,要注重解题方法的灵活
性,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发现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