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培训:“儿童立场”的中小学德育教材建构 .pdf

2024新教材培训:“儿童立场”的中小学德育教材建构 .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新教材培训:儿童立场的中小学德育教材建构

摘要: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

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

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

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

的。坚守儿童立场,有利于教材激发儿童学习的真正兴趣,建立与儿

童生活的联系,并实现学科的融合互动。前人的初步探索明,中小

学德育教材坚守儿童立场是可行的。基于儿童立场,中小学德育教材

的编写目的要基于儿童又超越儿童中心;教材要成为激活儿童发展的

“活性因子”;教材内容既要重视儿童经验,也要重视人类知识,并

对后者进行心理学化处理;教材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实现“利学

易教;教材语言要溢满童趣且符合儿童年龄。

关键词:德育;儿童立场;中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

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建构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中

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材体系。然而,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必须“遵循规律、坚持科学。立足于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贴近不同年龄段学

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这意味着建构中小学德育教材需要坚守

儿童立场。

一、何谓儿童立场“

在近现代的教育思想中,人文主义、自然义、进步主义等都涉及

儿童立场,它们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进行批判性继承。

(-)儿童立场不等于儿童中心论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反思传统教育的弊端,确立儿童立场具有重

要意义,但儿童立场不等于儿童中心论,因为儿童中心论过于理想化

儿童及其经验。儿童的经验并不是终极的、自足的,它依然需要其他

经验以实现拓展和提升。对此,杜威曾批判地说道:“从道德上和理

智上对儿童的极端轻视和对他们过于热情的理想化,都有它们共同的

错误的根源。”他们都没有看到强调外部强迫的传统教育和放任自流

的儿童中心论之间的第三种可能。因此,儿童立场强调,要“看到介

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发展的整个历史”,即要看到儿童当下现状与未

来发展之间的连续性,看到当下经验中蕴含的发展可能,并引导儿童

从当下开始实现这种可能。

学界对“儿童中心论”含义的认识并不相同。在一些人看来,“儿

童中心”和“社会中心”相对,关键在于教育应该以“谁”为中心、

应该满足“谁”的需要。基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三派。

第一派为“社会中心论”。该派主张教育应以社会为中心,满足社会

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适应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规范。

第二派为“儿童中心论”。该派主张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满足儿童

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儿童本性和潜能的发展。第三派为“折

中调和论”。该派认为,无论是“社会中心论”还是“儿童中心论”,

都存在哲学认识上的片面性,教育应兼顾社会的需要和儿童的需要,

并把两者协调起来,促使两者共同发展。

儿童立场与上面三派不同,因为它是基于整体论的立场,反对将

儿童与社会割裂和对立。杜威曾阐述了这种整体论的立场。他说:“我

认为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

如果我们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

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

有生命力的集体。”在儿童立场看来,儿童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对于

儿童来说,他既作为他自己而存在,也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对于

社会来说,它的存在以个体的存在为前提。无论是脱离社会的儿童,

还是脱离个体的社会,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因而不能人为地将儿

童的社会性剥离,将社会的属人性去除。

(二)儿童立场的三个要点

第一,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在古希腊时期,虽然人们把

童年视为一个独特阶段,但是儿童并未受到关注,他们没有权利和地

位。在教会统治的欧洲中世纪,儿童被认为带有原罪,因此,体罚常

常被视为帮助儿童脱罪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人

类长期处于“没有儿童的时代”。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肯

定人的权利和价值,尊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

来。在这种思潮的指引下,儿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后来以卢梭

为代的自然主义者,在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的基础上,倡导依据儿童

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O卢梭指出,儿童不是生来就有“原罪”的存在,

也不是可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