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8章吸光光度法;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Er:0.1%~0.2%
依据化学反应,使用玻璃仪器;2.电化学分析法:依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吸光光度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一种,又称分光光度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
基于外层电子跃迁;8.1概述;
包括: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结论: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波长越
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1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光:一种电磁波,波粒二象性;光学光谱区;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nm;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吸收曲线: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的一条吸收光谱曲线。;吸收曲线的讨论:;(3)同一种物质,浓度不同,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A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苯和甲苯在环己烷中的吸收光谱;8-2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Larnbert-Beer)定律;朗伯定律:(1760)A=lg(I0/It)=k1b
当入射光的?,吸光物质的c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液层厚度b成正比.;一.朗伯-比尔定律;透光率(透射比)T(Transmittance);吸光度A、透射比T与浓度c的关系;K的表示方法;摩尔吸光系数e;
ε可作为物质的吸光能力的度量
ε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ε105:超高灵敏;
ε=(6~10)×104:高灵敏;
ε=104~103:中等灵敏;
ε103:不灵敏。;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溶液浓度的测定;例题;吸光度的加和性与吸光度的测量;吸光度的加和性;二.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1.非单色光引起的对吸光定律的偏离;实际上入射光为:λ1+λ2;吸光质点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对吸光定律的偏离;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化学平衡破坏了平衡浓度分析浓度的正比关系,造成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朗伯—比耳定律是建??在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的前提下的,当溶液浓度较高(c10-2mol·L-1)时,吸光质点间分子或离子的平均距离减小,就会发生相互作用而改变吸光质点的电荷分布,改变它们对光的吸收能力,即改变吸光质点的摩尔吸光系数,浓度越大,这种影响就越显著。
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c10-2mol·L-1)。;8.2光度计及基本部件;目视比色法;2.光电比色法;3.吸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计;常用光源;单色器
作用:产生单色光
常用的单色器:棱镜和光栅;吸收池(比色皿):用于盛待测及参比溶液。
可见光区:光学玻璃池
紫外区:石英池;检测器
作用:接收透射光,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常用检测器: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光二极管阵列;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 装置。;光栅:在镀铝的玻璃表面刻有数量很大的等宽度等间距条痕(600、1200、2400条/mm)。
利用光通过光栅时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而分光。;硒光电池(Barrier-layerphotocell);光电管(Phototube);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Tube,PMT);目视比色法—比色管;3、光度计组成:;;练习题;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5、某有色物质溶液,遵守比尔定律,当其浓度为c时,用1.00cm比色皿测得其透光度为T,,当浓度减小为0.50c时,,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其透光率应为;8-4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有机显色剂;二.显色反应的选择 ;三.显色条件的确定;2.显色反应酸度(c(M)、c(R)一定);25℃;4.显色温度的选择:
一般在室温,有时需加热,通过实验确定
;5.干扰及其消除:
(1)控制溶液酸度;
(2)加入络合掩蔽剂或氧化还原掩蔽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