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以“3D打印”为例.pdf

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以“3D打印”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2逆向工程法8

2.2国内外研究现状9

2.2.1创新能力培养及评价研究9

2.2.2微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研究12

2.2.3逆向工程法及其教育应用12

2.2.4研究述评15

2.3本章小结15

3面向小学生微创新能力培养的逆向工程教学活动框架初构16

3.1典型教学活动框架(模型)16

3.2支持理论分析18

3.2.1项目式教学理论18

3.2.2做中学理论18

3.3框架设计依据和原则19

3.3.1设计依据19

3.3.2设计原则20

3.4框架初构22

3.4.1框架构建22

3.4.2框架内涵24

3.4.3框架特征25

3.5本章小结25

4面向小学生微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及框架修正27

4.1教学实践整体安排27

4.1.1教学对象27

4.1.2教学环境27

4.1.3教学评价工具28

4.1.4教学过程29

4.2第一轮教学实施——以“超酷的专属笔筒”为例30

4.2.1教学设计30

4.2.2教学实施31

4.2.3教学反思34

4.2.4总结与改进36

4.3第二轮教学实施——以“制作专属钥匙扣”为例37

4.3.1教学设计37

4.3.2教学实施38

4.3.3教学反思41

4.3.4总结与改进42

4.4第三轮教学实施——以“设计多功能台灯”为例44

4.4.1教学设计44

4.4.2教学实施45

4.4.3教学反思48

4.4.4总结与改进49

4.5教学活动框架修正50

4.6本章小结51

5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效果52

5.1研究设计52

5.1.1研究目标52

5.1.2研究对象52

5.1.3研究工具52

5.1.4研究过程53

5.2研究结果53

5.2.1学生微创新能力53

5.2.2学生作品创新54

5.2.3学生课堂表现55

5.2.4教学满意度56

5.3研究结论与讨论57

5.3.1研究结论57

5.3.2研究讨论58

5.4本章小结59

6研究总结与展望60

6.1本研究的主要工作60

6.2研究创新点60

6.3研究不足与展望61

6.3.1研究不足61

6.3.2研究展望62

参考文献63

附录67

附录一:微创新能力测量问卷67

附录二:课堂观察表69

附录三:作品评价表70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71

附录五: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72

附录六:“超酷的专属笔筒”教学设计案例74

附录七:“防丢失钥匙扣”教学设计案例76

附录八:“多功能台灯”教学设计案例79

致谢8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84

贵州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85

贵州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85

摘要

创新能力是21世纪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在国家政策引领下,许多中小学校面

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逆向工程法是一种“从

成品出发”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缩短课时量,还能降低项目难度,

为当前课堂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创造力水

平仍比较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创新不可一蹴而就,微创新相对而言更

符合小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营销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账号发布文档部分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2,文档内容部分来自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