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黑热病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docx

黑热病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热病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摘要】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一种以长期不规则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现已达到基本消除,但仍有散发病例报告,临床中常常会出现误诊。本人曾收治1例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黑热病;多发性骨髓瘤;病例

【中图分类号】R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6-0223-02

1.病例资料

患者梁×,男性,20岁,战士,因“间断浮肿4月,乏力、盗汗3月”住院。患者于入院前4月开始间断双下肢浮肿,随后逐渐波及颜面部,无明显发热、咳嗽、咽痛,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于解放军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给予“青霉素”等药输液治疗15天,浮肿消退。入院前3月出现乏力、盗汗,无发热、咳嗽、食欲减退等症状,未治疗。入院前1周再次出现间断双下肢浮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1.4×109/L,HGB83g/L,PLT74×109/L。尿常规示:蛋白质2+,尿胆原2+,胆红素1+。肝功示:白蛋白29.3g/L。腹部彩超示:脾大,脾静脉增宽;双肾皮质回声增强。骨髓检查示:瘤细胞15%,大部分呈幼浆细胞型,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考虑:多发性骨髓瘤。转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现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Ο医院)血液科。入院查体:体温37.0℃,呼吸19次/分,脉搏88次/分,血压110/70mmHg,中度贫血貌,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脾于脐水平线下约3cm、腹中线右侧约4cm触及,质中,边缘钝,无压痛。入院后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5℃,查尿本周蛋白阴性。肝炎系列检查示:HBsAg、抗-HBe、抗-HBc阳性,乙肝病毒定量为2.06×108/mL。贫血三项示:血清铁蛋白2.717nmol/L(升高),维生素B1262.0pmol/L(降低),叶酸6.4ng/mL(升高)。生化全项示:总胆红素34.76umol/L(升高),间接胆红素26.75umol/L(升高),碱性磷酸酶152IU/L(升高),天门冬氨酸转氨酶71IU/L(升高),总蛋白101.4g/L(升高),白蛋白19.1g/L(降低),球蛋白72.3g/L(升高)。血清免疫全项示:免疫球蛋白IgG7100mg/dL(明显升高),血清蛋白电泳提示:γ区带66.1%(增多),β区带4.4%(降低),α2区带4.1%(降低),白蛋白22.2%(降低),补体C371.6mg/dL(降低),补体C4?15.8mg/dL(降低)。复查腹部彩超示:脾肿大;右肾除外弥漫性病变。浅表淋巴结彩超提示:双侧颈部、颌下、腋下淋巴结肿大。骨髓检查示:待排MM(幼稚浆细胞1.2%,浆细胞8.8%)。胃镜示:浅表性胃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心电图、胸片、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入院后因浆细胞升高、贫血、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球蛋白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明显升高,诊断首先考虑为多发性骨髓瘤,但考虑到患者为年轻人,多发性骨髓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且免疫全项结果无图形显示,无法判断是单克隆性,还是多克隆性,免疫固定电泳IgG、IgA、IgM、κ、L也均为阴性,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浆细胞比例不是很高,肾功无明显异常,未明确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未给予化疗。

此外,患者发热、下肢浮肿、脾大,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考虑肝炎后肝硬化可能,但查体未见肝掌、蜘蛛痔及胸腹壁静脉曲张,胃镜未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表现,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明确,但未达肝硬化期失代偿期。

入院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给予头孢美唑钠抗炎,并给予对症、支持等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入院半月后复查骨髓提示:待排MM(原始浆细胞1.4%,幼稚浆细胞2.0%,浆细胞6.8%),浆细胞比例有所下降,复查IgG为6820mg/dL,较前有所下降。仍未明确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考虑到患者为战士,有野外生活可能,患者述曾于发病前1年去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区救灾。舟曲为黑热病疫区,患者发热、脾大、贫血,怀疑黑热病。送血样于甘肃省疾控中心做rK39免疫试验,结果呈阳性,诊断黑热病。转传染病院进一步诊治。

患者转院后,复观骨髓片,利什曼原虫散在、易见,确诊黑热病。向传染病院汇报结果。转院随访:患者于使用葡萄糖酸锑钠第1天后,体温即降至正常,此后未再发热,脾脏缓慢回缩。

2.讨论

黑热病是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2],潜伏期较长,达3~5月(10日~9年),其原虫主要侵犯人体的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久之则出现发热、全血细胞减

文档评论(0)

寒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件大家都可以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