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1.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主张“禁暴止乱”,他通过“铸刑鼎”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刑条的特权,既强调治国要“齐之以礼”,又重视“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这反映了当时()
A.儒法一体观念普及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法治思想有所发展 D.礼乐制度趋向崩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郑国子产铸刑书,强调法治,限制贵族的特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排除A项;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与礼乐的崩溃无关,排除D项。故选:C。
2.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神权统治的思想 B.统治阶级的等级意识
C.天人感应的思想 D.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本质题,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汤伐夏和周武王伐纣时,以代天讨伐有罪之人自居,周武王还提出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反映出先秦时期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逐渐萌发,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遂民意,不是神权统治思想的根深蒂固,排除A项;先秦时期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但材料强调的是天遂民意非等级意识,排除B项;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其深受天人感应影响是在西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3.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A.顺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之势 B.确立了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冲击了西周时期的等级观念 D.源于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可知,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顺应了当时的乱世,A项正确;法家在秦朝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西周等级制度被冲击属于铸刑书的原因,排除C项;铸刑书引发了早起的德治与法治之争,而不是源于,排除D项。故选A项。
4.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他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 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 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答案】C
【解析】古代律法由“刑→法→律”的演变,反映了法律效力的加强和使用范围的变化,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故选C项;A项反映的是现象的变化,不是实质问题,排除A项;自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古代一直是封建社会,本质没有改变,排除B项;法律体现的思想是法治,但是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大部分是“人治”,没有发生质变,排除D项。
5.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最终在战国末期,法家的“刑法”思想在治国理念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答案】A
【解析】战国末期社会动荡,法家的“刑法”思想可以强化君主的权威,维护其统治地位,这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因此其在治国理念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法家的“刑法”思想有利于促进古代法律的发展,而非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排除B项;以“刑法”思想治国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而非广大民众,不能说明“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排除C项;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刑法”思想关系不大,排除D项。
6.战国时期,儒家对于“礼”的认识不断丰富,儒家分支之一的稷下儒家认为“礼”是在既定的社会秩序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以及适应于这套等级制度的伦理规范;国家为了维护既定的“礼”,有时必须运用暴力手段强制人们去遵守。这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儒家()
A.受到法治观念影响 B.极力排斥社会阶层流动
C.放弃重建礼乐制度 D.重视基层民众伦理教化
【答案】A
【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原卷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解析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原卷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解析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解析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原卷版)_1.docx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解析版)_1.docx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原卷版)_1.docx
-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_1.docx
-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原卷版)_1.docx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解析版)_1.docx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原卷版)_1.docx
-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参考答案)_1.docx
-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原卷版)_1.docx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浙江专用)(解析版)_1.docx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浙江专用)(原卷版)_1.docx
-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单元知识清单)【教师版】_1.docx
-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单元知识清单)【学生版】_1.docx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参考答案)_1.docx
最近下载
- vitamix-料理机食谱其他--29种.pdf
-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深覆牙合【29页】.pptx VIP
- 河南省 唐河县志.pdf
- 国有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pdf VIP
- 学校热泵热水工程方案(3篇).docx
- 2025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 .pdf VIP
- 9.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课件(共51张PPT)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住房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EPC)投标方案技术标.docx
- J B-T 8521.1-2007 编织吊索 安全性 第一部分:一般用途合成纤维扁平吊装带.pdf VIP
- 《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A股投资策略案例报告》6200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