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1.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主张“禁暴止乱”,他通过“铸刑鼎”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刑条的特权,既强调治国要“齐之以礼”,又重视“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这反映了当时()
A.儒法一体观念普及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法治思想有所发展 D.礼乐制度趋向崩溃
2.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神权统治的思想 B.统治阶级的等级意识
C.天人感应的思想 D.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3.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A.顺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之势 B.确立了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冲击了西周时期的等级观念 D.源于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4.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他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 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 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5.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最终在战国末期,法家的“刑法”思想在治国理念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6.战国时期,儒家对于“礼”的认识不断丰富,儒家分支之一的稷下儒家认为“礼”是在既定的社会秩序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以及适应于这套等级制度的伦理规范;国家为了维护既定的“礼”,有时必须运用暴力手段强制人们去遵守。这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儒家()
A.受到法治观念影响 B.极力排斥社会阶层流动
C.放弃重建礼乐制度 D.重视基层民众伦理教化
7.《汉书?薛宣传》记载:申咸批判薛宣骨肉之情单薄,不宜封侯,薛宣之子薛况指使人将其刺伤在宫门外。廷尉以薛况本意是维护父亲为由,罪减一等。《后汉书?刘恺传》记载:安帝初年,清河相叔孙光因坐藏罪禁锢二世不得为官。太尉刘恺认为依《春秋》经义,罪止本人,不应禁锢子孙为官,得到皇帝认可。这反映出,汉代()
A.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B.儒家思想融入司法实践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 D.封建礼仪制度不断完善
8.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和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酷刑等刑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这反映出秦朝()
A.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 B.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
C.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 D.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
9.秦朝在咸阳设宫邸学校,“赵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习数年”。有些郡县设置“学室”,一个叫“喜”的“学室”成员因“识名物,明法令”,经考核后被任用为史。这说明秦朝()
A.在各郡县推广学校教育 B.注重“以法为教”
C.重视子女教育成为习俗 D.实行“吏师”制度
10.《唐律疏议》规定:马球、角抵等对抗性体育运动的伤害,以“戏杀伤”定罪;射箭、弹弓等造成他人意外伤害,以“过失杀伤”定罪;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争斗,以“斗杀伤”定罪。这反映了()
A.基层教化的加强 B.中华法系的确立 C.礼法并施的执行 D.国家治理的智慧
11.唐律规定,“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必须奏报裁决,有司不得专擅。此外,八类达官显贵犯罪的处罚“轻重不在刑书”。上述规定表明唐律()
A.变革了封建礼仪制度 B.推行了以法为教理念
C.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 D.贯彻了礼法结合原则
12.《唐律疏议·名例》中的“八议”“十恶”“同居相为隐”,《户婚律》中的“子孙不得别籍”“同姓为婚”“妻无七出”等,将礼的概念和术语引入法律,并运用大量的儒家经典和经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这反映了()
A.社会矛盾尖锐的状况 B.儒学衰落的社会现实
C.德礼为本的法治思想 D.基层社会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原卷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解析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原卷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解析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解析版)_1.docx
- (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原卷版)_1.docx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解析版)_1.docx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原卷版)_1.docx
-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_1.doc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