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hover分析同济大学翁大根PPT专业课件.pptVIP

Pushover分析同济大学翁大根PPT专业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ushover方法用途(4):4、建立结构整体位移与构件局部变形间的关系:确定在目标位移时杆端塑性转角的大小,甚至杆端截面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大小,从而确定对杆端塑性铰区的约束要求。(国内软件尚未给出该功能)Pushover方法用途(5):5、为弹塑性时程分析提供骨架曲线:Pushover得到的层剪力---层位移曲线即为该结构的层间滞回曲线的骨架曲线,可用于层模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Pushover方法的横向水平力的分布(1)1、横向水平力的分布方式对Pushover分析结果影响不大。2、应用得最多的主要是两种方式:(A)倒三角分布:Wi、hi分别为第i层的楼层荷载代表值和第i层到地面的高度;ΔVb为每一步施加侧向荷载时结构的基底剪力增量;N为结构总层数。图8-11所示的是是一种理想化的滞回环,其受到相对短持时的地面震动(没有产生足够的循环使得单元产生明显的退化),等价粘滞阻尼大约不超过30%。这种情形对于实际滞回环的等价粘滞阻尼产生了过高的估计,实际的滞回环所围面积要小一些,形状更细一些。因此,用阻尼修正系数k对βeq进行修正,得到有效粘滞阻尼βeff,如下式所示:系数k依赖于结构的性能,结构的性能又依赖于地震抵抗系统的性质和地面震动的持时。为了简单起见,本方法将结构性能划分为三类:TypeA、TypeB和TypeC,TypeA表示稳定的满滞回环结构,TypeB表示滞回环面积的适度折减,TypeC表示滞回环面积的严重折减。见下表所示:注:1、一般情况下,距离震源近,持时短;距离震源远,持时长;2、新建筑指的是主要单元组成了水平抗力系统而非服从规范的单元强度和刚度都很小的建筑;3、一般现存建筑指的是主要单元由已存和新单元组成的建筑或比一般现存系统更强的建筑;4、较差建筑指的是主要单元组成了非服从规范的水平力系统,其滞回行为较差或不可靠。k取值依赖于β0,如下表所示:折减系数SRA、SRV的确定:由该两式得到的SRA和SRV值不能小于下表之中的值:SRA和SRV也可由下表确定:由上述方法得到的一簇需求谱曲线如下面两图所示:求能力谱和需求谱的交点当能力谱和需求谱的交点位移di,在试算性能点位移dpi的1±5%范围之内(即0.95dpi≦di≦1.05dpi),则dpi即为所求性能点;如果能力谱和需求谱交点位移不在该范围之内,那么就要选择新的api、dpi点并进行新的试算。下图即论述了这个概念。所求出的性能点表示在所需要的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结构预期最大位移。当能力谱是锯齿状曲线时(即最终的组合能力谱是由考虑到单元强度退化的几个不同能力谱曲线所组成),那么用来确定5%阻尼谱的折减系数的能力谱双折线是建立在单个能力谱曲线上而不是建立在组合能力谱曲线上。能力谱和需求谱的交点也必须在这个曲线上。下图即表示了这一点。求能力谱和需求谱的交点的三个方法

综述方法A是对能力谱方法的最直接的应用。该程序需要进行迭代,但是很容易用试算表进行程序化计算。相对于图表方法,它更多的是一种分析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是对能力谱方法的最直接的应用而且是最容易理解的程序。方法B对能力曲线双折线模型进行了简化,是一种相对直接的用较少的迭代求性能点方法。同程序A一样,程序B更多的是一种分析方法。它对于试算程序来说是最为方便的。它对能力谱方法的应用不如程序A透彻。方法C是一种纯图解方法,是进行手头分析的最为便利的方法。对于试算程序来说它并不特别方便。这是对能力谱方法应用最不透彻的一种方法。8.2.2.1.2、用方法A计算性能点在这一方法中,要利用试算表进行迭代以逐步向所求性能点靠近。步骤如下:1、绘制5%阻尼弹性反应谱,如前所述。2、用前述方法将能力曲线转化为能力谱,在同一个图上绘出能力谱和5%阻尼弹性反应谱,如下图所示:3、选择一个试算性能点api、dpi,如图所示:注:所选的第一个试算性能点可采用由等价位移近似法所得到的位移(如上图中所示),或是能力谱的端点,或是基于工程判断的其它点。4、绘出基于试算点的双折线能力谱。注:在复合的锯齿状能力谱中,双折线能力谱应建立在试算点api、dpi所在的那条能力谱曲线上,如下图所示:5、计算需求谱折减系数SRA、SRV,如前所述。绘出折减需求谱如下图所示:6、如下图所示,确定能力谱和需求谱是否交于点api、dpi,或者交点位移di在试算点位移dpi的容许范围之内,如是,则api、dpi即为所求性能点。如下图所示:7、如果能力谱和需求谱的交点不满足上述条件,则要选择新的试算点api、dpi,并回到步骤4开始新的迭代。注: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的力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每天进步一点点,生活向上没一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