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标要求】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废行省,设三司1376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制度,在全国内地设置直隶和承宣布政使司两种省级行政区,直隶由中书省直辖,每个承宣布政使司有三个机构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统兵按察使司:监察作用:强化了中央集权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为何要废除宰相制度?1.朱元璋认为宰相权势过重,威胁君权(根本)2.元朝相权大(历史)3.胡惟庸乱政(直接)(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南雍志》(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明史·胡惟庸传》(二)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宰相制度;规定永不立丞相和宰相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丞相是一个官职;担任此官职的人。中国丞相制度出现于战国时期,时设时废。宰相是辅佐君主的行政长官。中国宰相制度诞生于秦朝,一直延续到明朝才被废除。从此以后中国再无宰相。

皇帝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宰相机构)影响: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兼并了相权②皇帝工作压力倍增朱元璋及后代皇帝如何处理解决繁多的工作与个人有限精力之间的矛盾?③为内阁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内阁制度奠基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正式确立明成祖时期: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内阁正式成立)发展宣宗时期:内阁获得票拟权;英宗时期:出现内阁首辅全盛明朝中后期:有些内阁首辅权倾一时,被比喻为宰相票拟:内阁代皇帝浏览百官章奏,先将草拟之意见写于票签,称为“票拟”。批红与加盖玉玺:内阁大臣“票拟”后,皇帝用红字做批示,最后还要加盖玉玺。

宰相内阁首辅设立根本目的维护君主的利益性质辅佐君主的行政长官辅佐君主的参谋机构内阁的长官是否有决策权有无对君权影响约束君权不能制约君权《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皇帝官员内阁“批红”“盖玺”“票拟”司礼监公务递交代理协助东厂锦衣卫控制提督无形长城①司礼监协助、代理批红、盖玺权②司礼监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权力:明朝无论阁臣专权还是宦官专权,其膨胀的权力都是临时性的,实质上都是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四)宦官专权

锦衣卫:保卫皇帝;监察、逮捕、审讯官员;宦官专权时期,锦衣卫听命于司礼监东厂:监察、逮捕、审讯官民;宦官专权时期厂公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担任

皇帝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内阁(票拟)司礼监(代为“批红”,统领锦衣卫、东厂)中央地方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统兵)提刑按察使司(监察)互不统辖,听令中央(五)影响:1.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导致宦官专权,祸国殃民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政治目的经济目的明朝官员刘大夏曾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翦伯赞:“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影响:1.拓展了中国人的视野,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加强了中国与西洋之间的联系2.给明朝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寸板不许下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思考:实行海禁的原因?经济:自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政治:对抗倭寇的需要;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思想:明朝海洋意识淡薄(二)海禁政策(14世纪-1567):禁止民间海外贸易;禁止私自出海

(三)倭寇问题1.定义:13-17世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