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专题4.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重难点题型精讲)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q,则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
.
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1)当q1时,是关于n的正比例函数,点(n,)是直线y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当q≠1时,.记A,则+A是一个指数式与一个常
数的和.当q0且q≠1时,y是指数函数,此时,点(n,)是指数型函数y+A图象上的一群孤立的
点.
3.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则有如下性质:
(1).
(2)若(k)均不为0,则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
(3)若{}共有2n(n)项,则q;
若{}共有(2n+1)(n)项,则q.
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求和
①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②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倒序相加法求和
如果一个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可用倒序
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是用此法推导的.
(3)错位相减法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适用于型数列,其中、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4)裂项相消法求和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
面剩两项,再就是通项裂项后,有时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使裂项前后保持相等.
【题型1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方法点拨】
根据所给条件,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求解等比数列的基本量,即可得解.
=4=12
【例1】(2022·湖北·高二期中)已知在等比数列中,,前三项之和,则的通项公式
33
为()
11
11
A.=16⋅−B.=16⋅
22
=4=4=(−1)1⋅25−
C.D.或
【解题思路】设公比为,求出首项的公比后可得通项公式.
1
2=16
=4=4
11
【解答过程】设公比为,则2,解得=1或=−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综合测试卷: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基础篇)(学生版).pdf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综合测试卷: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基础篇)(教师版).pdf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综合测试卷: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巩固篇)(学生版).pdf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综合测试卷: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巩固篇)(教师版).pdf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综合测试卷: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拔高篇)(学生版).pdf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综合测试卷: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拔高篇)(教师版).pdf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专题5.9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全章综合测试卷(提高篇)(学生版).pdf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专题5.9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全章综合测试卷(提高篇)(教师版).pdf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专题5.8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全章综合测试卷(基础篇)(学生版).pdf
- 2025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复习资料 专题5.8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全章综合测试卷(基础篇)(教师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