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2.pdfVIP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2.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十二区域发展与联系

最新考纲切脉高考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

题,因地制宜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本专题福建最近几年考查的知识点如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

下:2010年城市群间的分工与合作;2013年

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经济特区的发展。

3.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

境的影响。

体系构建

区域农业发展

[典题例证明思路]

(2013·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1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

(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

第(1)题,主要考查图中某地的地理现象。解题思路是先在图中确定位置然后分析其地

理现象的正误。

第(2)题,主旨词是“东北平原”,主要考查东北平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解题思

路是回忆有关东北平原的地理特征,与四选项加以对比分析。

第(3)题,主旨词是“主要原因”,限定词是“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和“20世纪50~

70年代”。解题思路要结合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背景来分析。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

2.常见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甲地是我国陆地上最东点,误认为是日出的最早地方。

误区二: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或

200mm等年降水量线,但并不说明大兴安岭就是内外流域的分水岭。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规律方法巧运用]

1.农业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区开发)的分析思路

2

(1)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

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常见农业区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

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

东北平原、华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北平原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提高产品附加值;向生态化方向发

染、农产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8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