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途经川、青、廿三省,随后切开重重大山,蓄力北上。紧接着,从晋陕大峡谷奔涌而出,于河洛一带不断建造冲积平原,这里便是中原。最后,黄河携带着来自黄土高原的肥沃泥沙倾泻而下,成就了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这就是黄河,她与黄土高原一起“带来”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家园。
有了大河,并不一定能产生人类及文明。黄河,在当时就为人类起源做足了准备。首先,黄河本身就是“养料”。黄河上游兰州以上的河段被看作黄河的产水区,这一河段主要流经青藏高原。这里气温低,蒸发弱,因此降水大多转变成河流径流,黄河便在此段汇聚了大量的水。而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是用水区,虽然河南、山东的部分支流也给黄河带来了一些水量,但都是“杯水车薪”,他们每年的用水量远超产水量。在缺水的北方,黄河如母亲一般“滋养”了大部分的沿线省份,另一个绝佳的条件便是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处在北温带,古代气候又比现在温暖,加之黄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这是全年气温最高、光照最强、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多雨与热季有利于作物生长。此外,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土壤肥沃、疏松,在这种土壤里,即使是木、石等原始的工具,也能发挥出媲美青铜甚至铁农具的耕作水平。
当黄河与气候、黄土搭好了舞台,人要作为主角开始登场,接下来他们便会上演序幕:耕种劳作。这是黄河流域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农业起源,距今七八千年,黄河流域主要孕育以粟、黍主的旱作农业,而南方则依托长江出现了稻作的萌芽。稻作对水需求量大,古人控水能力不如现在,因此过去长江流域稻作生产不稳定。与稻作不同,旱作对水需求不大,适合黄河流域。此外旱作的流程技术更为简单,不需精耕细作。当时,黄河流域的先祖们还发明了许多适应旱作的工具,有石铲等生产工具、石磨盘等脱粒工具,可见当时原始的粮食生产加工已经出现。到了距今四五千年的铜石并用时代,黄河流域农业发展趋近成熟,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大型磨光石斧等磨制石器。
黄河流域农业的发达为文明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文明的雏形得以诞生。山西的陶寺遗址就是证明。陶寺遗址的耒耜上发现刻有文字符号,这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此外,陶寺遗址已经有了“都城”的雏形,这里的整体布局分不同功能区,如宫殿区、祭祀区、普通居民区等,意味着当时这里已出现了阶级分化。至此,黄河流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文明时代。
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文明并非一枝独秀,长江流域有良渚文化,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可谓“满天星斗”,直到夏商周之后,黄河文明才凸显出来,成为“众星捧月”般的主体文明。可以说,从夏商周到唐宋,黄河流域一直都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而黄河文明会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之一,与洪水有很大关系。一方面,4000多年前尧舜时期世界性的大洪水,导致氏族部落大迁徙,纷纷向黄河中游的高原山丘一带迁移,最终缔造了黄河中游文明的中心区,另一方面,洪水治理是大工程,需多人团结协作,更需强有力的组织来协调,在此过程中,逐步产生了凌驾于一般氏族部落的权力机构,可以说,治水对夏朝的建立甚至是黄河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夏朝建立后,都城曾多次迁移,但都集中在今河南、山西中南部的黄河流域,随后,商取代夏,周取代商,但商周的都城都集中在黄河流域,三朝建都于此,文明代代相袭。三代文化以“礼制”为主脉,“夏礼”“礼”“周礼”一脉相承,“礼制”文化成为黄河文明的核心,也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之一。
(摘编自(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材料二:
黄河流经世界上最大、最厚的黄土高原,以及黄土冲积形成的大平原。在文明早期,的确有它的优势,但随着气候变迁,其缺点也逐渐显现。黄河流域气候整体变干变冷,降水多在夏秋之际,且集中于中游,加之中游植被破坏严重,土地大片沙化,大而集中的降水冲刷着疏松的黄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中游流速快,泥沙不易淤积;而下游流速慢,所以每年约几亿吨泥沙堆积于此。天长日久,河床不断抬高,逐渐形成“悬河”——河床要比两边的土地都高。随着河床逐渐淤高,河堤也得不断加高。在河南开封,黄河高出南岸八到十米,而三五层楼高的水都靠堤坝拦着。堤坝稍有损坏,后果就不堪设想。历史上黄河的决口几乎每年发生,一些人祸又加剧了这一灾害。黄河,似乎真的像母亲一样,逐渐走向“衰老”。
那么,黄河的未来如何?黄河文明是否从此衰落呢?从过去的七十年看,黄河已进入了复兴阶段,首先,七十多年来,黄河保持了安流,没有再出现大的决口,其次是水土保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黄河流域中游的水土保持获得了成功。此外,还有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从上游开始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城市部分高中学校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二下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A10联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