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建设生态家园.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6章第4节建设生态家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的明显优势。

(2)了解生态城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的生态环境的知识,尝试进行实地观察、询问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大胆做出决策和方案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生态农业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相比的明显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所包涵的内容。

2、教学难点:绿化方案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帮助学生分析,指导学生研究性探究,利用互联网下载展示我国“生态农业、生态城市建设”的美好情景及绿化设计视频、图片,制作课件,搜集并自拍照片。

学生:学生分成研究小组,走访参观相关生态小区,查询相关家乡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料,绿化设计。

四、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视频展示生态农业:根据作物生长季节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科学地将不同的植物进行套种;果林、农田中饲养各种动物等等。

用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为学生对传统农业还是有点了解的,这样可自然过渡到本节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展示的生态农业及信息库内容归纳生态农业的内涵。

让学生展示图片资料。

1.请研究小组来介绍图片所反映的内容。

2.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中了解生态农业的内涵。

观察视频、图片及阅读,归纳生态农业的内涵。

交流对家乡农业生态发展调查的情况研究小组把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整理

加工后进行交流,给图片进行诠释。

2、授新课:

通过交流和老师的指导,从中领悟生态农业的内涵。

观察、讲述、比较,得出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有明显的优势。

(二)生态农业的明显优势:

课件展示传统农业的情景,也可让家在农村的同学讲述传统农业的情况。

总结:以上图片资料展示的是人们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方法加以改进、开发,使之成为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称为生态农业。

(三)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内涵:

视频展示生态城市短片及图片,归纳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内涵,并观看中宁县城旧貌和新貌的照片及录象资料。

学生观察、思考、归纳。

交流自己对本县城的调查情况,进行新旧对比讨论,表达交流,从中了解生态城市的具体内涵。

1.课件展示一些环境优美的校园或小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再让学生自学信息库有关校园或小区绿化规划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3.对彭阳二中搬迁后的新校园绿化提一些可行性建议。

评价设计绿化方案:

把学生分成4大组,选择校园一角或居住地附近,进行绿化。要充分利用主体空间,绿化效果应为四季常青,注意花草树木的多品种搭配,兼顾低矮草本、灌木、高大乔木的多层次搭配,充分利用空间,努力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自然景观,设计时还要考虑通风、采光、隔音等,与校园总体布局相协调。

1、以与学生密切相连、朝夕与共的校园设计为例,加强学生体验。

2、让学生懂得可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等不同方面获取相关知识,感受知识来源的广泛性。

学生交流体会活动:

通过组织开展这次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谈谈他们的心得体会。

六、老师小结:(略)

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的DIY和课本上的讨论题。

八、板书设计:

第26章第4节建设生态家园

一、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的内涵

2、生态城市的内涵

3、现代生态农业的优势

二、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

三、绿化规化的原则

九、课后反思:

一次成功的教学,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让学生实践感知、参与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概念。这样的概念不会是干瘪乏味的,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到趣味、有价值。

教师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亲知而获真知”,引领学生有效地建构生物学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