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
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三十
万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
五万
三分
之二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
五万
大部
3.从新闻要素把握文章内容。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蒋介石、解放
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
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
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详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
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
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
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
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1.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1)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
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
“到达”则太宽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我军渡江神
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
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2)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
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垮”;对“要塞”
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
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词语搭配准确有力,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2.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明确:(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
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
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彩鲜明。
(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
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
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可取之处
课堂中,从新闻文体特征入手,明确了新闻要素与新闻基本结构,并以此为
基础对文章进行解读,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对渡江战役的详细探索,
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培养民族自豪感。
不足之处
由于课时限制,只能初步教学相关的新闻知识,若时间充足,宜多给学生新
闻素材,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