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
合育人研究
作者:王隼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08期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重要保障,劳动教育可以反哺创新创业教育
的发展。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之间存在育人同向、精神蕴育、劳动创造、实践为要的
契合性。基于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内在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劳
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面临的“观念滞后:认知深度存在不足”“共享壁垒:资源配置
效率偏低”“治理短板: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是:观念先行,加深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认知;拓宽载体,
搭建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平台;摸清需求,深化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
人机制;协同发力,营造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环境。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22)08-0075-06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
见》,强调劳动教育“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提升就业创业能力”[1]。2019年4月,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
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2]。两份文件都强调要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
育结合,共同培育新时代劳动者。由此可见,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不仅是高校
立德树人的新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现实中,高
职院校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对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劳动
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流于形式,从而导致育人质量较低,育人效果不佳。因此,本研
究基于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内在关系和运行机理,针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
业教育融合育人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
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一、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价值逻辑
(一)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劳动教育旨在让学生“亲实践、悟过程、品成果、磨意志”,从现实生活之中探求时代变革
与经济发展所需,进而實现教育与社会民生之间的融通[3]。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与社会需
求相契合的开拓型人才为目标[4]。二者的目标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创
业教育可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可深化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的核心本质是提升学生劳动
素养,培养劳动价值观,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5]。从个人角度来看,创造性劳动能够帮
助学生形成创新性劳动理念,实现道德与能力的全面提升。从国家角度来看,创造性劳动是新
时代我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关键。学生作为国之栋梁,需要具备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品
德,为国家与民族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
业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其既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韧劲,还可以激发学生灵活多变的巧劲
[6]。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隐性场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
育融合育人是指为贯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高职院校以教育教学为核心载体,通过“校
政企社”多方合作,把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种教育方式相互融合,达成互相成就的育人
形式。可以看出,该育人模式的开展是“校政企社”多方合作的结果。高职院校可借助“校政企
社”合作突破学校的空间场域界限,对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提供市场、行业和企
业等多种隐性场域,进而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提供保障。
(二)劳动教育可以反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甚至引领社会发展的
知识技能,同时具备必备的核心素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兼具智力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实践过
程,开展过程中有必要融入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反哺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学生职业
素养和劳动素养的双养成。
一方面,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劳动教育视角来看,劳动教育积淀下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劳
动道德素养和劳动技能素养。劳动道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养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大助
力。具体而言,劳动道德素质中涵盖的劳动品德伦理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规避创新创业风险,
让学生可以不畏艰辛、脚踏实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