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学术出版的知识普惠性传播策略.pdf

人工智能赋能学术出版的知识普惠性传播策略.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第6期NEWMEDIARESEARCH

人工智能赋能学术出版的知识普惠性传播策略

程富,贾佳佳,袁庚申

摘要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学术出版正从传统的专业性传播向普惠性传播转变。在智能传播时代,应坚持平等、

开放、共享的传播原则,树立服务受众的传播理念,致力于让更多人受益于研究成果。在学术出版普惠性传播

体系中,自主型传播策略强调独立性与自我主导,通过多平台联动传播以发挥整合效应,实现多模态内容转化

以拓宽表达形式,并借助个性化精准推送以高效触达目标受众;而合作型传播策略则倡导开放性与多方协作,

推动内容共创与跨界融合,加强多平台合作以扩大传播渠道,联合开展活动推广以覆盖多元场景,以促进全民

学习,推动科技进步及文化繁荣。

关键词人工智能;学术出版;服务受众;科学传播;科普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24)06-0054-04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兴的普惠性传播两大范式。专业性传播遵循学科内

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部循环原则,作者与读者身份高度重叠,主要面向

意见》,提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特定学科或行业内的专家群体,形成了封闭且内向

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的知识流通结构。相比之下,普惠性传播则突破了

和全民科学素质[1]。当前,我国社会知识资源分配这种服务界限,它不仅强调跨学科交叉和大众普及

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不同群体间的知识获取差教育,还通过广泛的知识解读、通俗化表达以及多

距逐渐扩大,知识鸿沟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学术维度、多层次的内容再创造与多元的分发渠道,充

出版模式主要服务于专业研究者群体,其服务范围分挖掘并释放了知识的社会价值。

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受众需求,这无疑限加强学术出版普惠性传播能够有力推进科学普

制了知识价值的充分挖掘与利用。而AI技术有望及工作,提升全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矫正教育资

革新知识的创造、加工与分发机制,打破知识传播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和构建学

中的地域障碍、经济门槛和社会屏障,实现知识资习型社会;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创新思维碰撞,激发

源的高效流动与共享。本研究借助AI技术,探索新的学术思想;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丰富知识

学术出版如何推动学术知识的普惠传播,使人们可产品类型,满足各层次人群的需求。随着数字化、

以无阻碍地接触前沿的学术知识,促进个体发展及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获取的障碍

社会进步。逐渐减小,普惠性已成为数字出版理应追求的价值

目标[2]。

1普惠性传播相关概念阐述1.2合作型与自主型普惠性传播

在学术出版普惠性传播体系构建中,将自主型

1.1学术出版普惠性传播的内涵及价值与合作型传播策略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

学术出版在知识生产与传播体系中占据核心地势,拓展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知识传播的

位,其传播模式可被划分为传统的专业性传播和新效率和影响力。自主型传播策略下学术出版机构能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赋能学术出版的知识普惠性传播研究”(SZ2024148);

河北省高等院校学报研究会科学研究项目(HBXB2022ZD003)。

作者简介:程

文档评论(0)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