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评课稿 .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评课稿

易通

2014年3月7日上午第一节课,听了彭新燕老师执教的《加法交换律》一课,《加法交

换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加法交换律是数学

计算的法则之一。指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另外.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就是学生要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在这

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一、创造教材,创设熟悉情景

在上课导入时,彭老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创设了植树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一

共要植多少棵树”这样一问题,以此为本堂课的切入点。这样处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提问精神,激发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欲望。通过创设这种学生都十分熟

悉的情景、条件、问题,可以的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

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

二、归纳推理,体现数学思想

通过“一共要植多少棵树”这个问题,学生列出来两个式子,并且分别计算出了结果,

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式子,从中学生发现两个式子的结果相等。为了更好的验证这个这个

规律,彭老师让学生列举几个例子,并一一和学生合作验证,最后得出两个加数相加,交换

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结论,接着彭老师顺势告诉学生这就是加法交

换律,学生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在此,学生通过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这一数学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设计,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学生

不仅经历知识的形成,理解了加法交换律的验证过程,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

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想,通过一个发

现到普遍的例子,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从个别到一般,把对特例的发现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

的规律和性质,学习了归纳推理思想,发展了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体会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

思维方式。

三、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尊重学生个性

在得出加法交换律后,彭老师问学生“你能不能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有

a+b=b+a,甲+乙=乙+甲,△+○=○+△,月亮+太阳=太阳+月亮等几种,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

示规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发展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符号感,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准对“月亮+太阳=太阳+月亮”彭老师给予了肯定,这个看似幼稚的等量关系,确是学生对知

识的个人理解,我们应当尊重。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

结构,这样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篇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评课稿

关于陆世龙老师考核课的评价意见

2012年11月13日下午听了陆世龙老师所上的考评课,这节课是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

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

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这节课陆老师在比较加法算式

中感悟运算的规律,自发提出关于规律的猜想,在例子中体验、验证猜想,坚定猜想的正确

性,从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与方法。

陆老师在教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课时,课堂的引入陆老师就以最贴近生活的实际为

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很自然的进入了后面的学习。在学生提出一些列的

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之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这两道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用等号连接吗?问:观察黑板上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问:

是不是其他的数之间也存在这种规律呢?请你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验证验证。举了这么多的

例子,你找到规律了吗?这个规律用语言叙述比较长,你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个规律

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吗?(生口述,教师板书)在这样一个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举例、验证,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发现规律的一

般过程,从而达到经历过程,讨论提升,归纳概括的目的。结合律的教学过程则更多的体现

了学生自主探索,推导,验证的一个完整过程。

本节课使学生在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应用到灵活应用的练习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

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桥镇中心

文档评论(0)

132****86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