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docx

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锡市2024年秋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湖北随州出土的乳丁龙纹盆式簋是周早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融合了商铜器圈足的矩形缺口与三星堆铜尊圆孔于一体;无独有偶,无锡鸿山出土的春秋墓葬中有成套仿中原青铜乐器的陶瓷编钟,也有用于宴飨和祭祀的吴地特有手持打击乐器句鑃。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原文化对外辐射作用 B.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成熟

C.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题干中提到的湖北随州和无锡鸿山出土的器物,分别展示了不同地区文化元素的融合与交流。湖北随州的器物融合了商代和三星堆文化的特点,而无锡鸿山的器物则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吴地文化的结合。这些现象表明在周早期和春秋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虽然材料涉及中原文化的影响,但题干更强调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而非单一文化的辐射,排除A项;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成熟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点,并非强调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2.下表列举了先秦诸子百家代表作中关于“圣人”的一些描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道德经》

圣人之治,虚其(指人民)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孟子》

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A.表达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强烈愿望 B.体现了以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的需要

C.反映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时代诉求 D.说明了各派学说在融合中趋于一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道德经》强调通过“虚心实腹”等方式治理人民,体现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旨在重构社会秩序。《孟子》强调君臣各尽其道,法尧舜之治,体现了儒家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韩非子》则强调中央集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反映了法家对秩序和权力集中的重视。三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和重构的诉求,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韩非子》表达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强烈愿望,排除A项;材料中《孟子》体现了以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的需要,排除B项;各派学说在融合中趋于一致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3.程序性分权和事务性分权是两种不同的权力分配机制,两者各有利弊。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为了克服程序性分权效率相对低下的弊端而设的机构是()

A.西汉的中朝 B.唐代的政事堂 C.明代的内阁 D.清代的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相互制约,行政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其行政效率,设置政事堂连署办公,B项正确;西汉的中朝是事务性分权,而非程序性,排除A项;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属于秘书机构,排除CD项。故选B项。

4.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多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建立政权时也往往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民族隔阂得以消除 B.文化认同影响统治

C治国理念趋于统一 D.政权更迭注重传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六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采取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并且在建立政权时使用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中原地区汉族士族的支持,加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与稳定性,体现了对汉文化的认同和利用汉文化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性,B项正确;民族隔阂得以消除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虽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但并不能说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差异,排除A项;治国理念趋于统一也不准确,尽管有文化上的借鉴,但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治国理念已经高度一致,排除C项;关于政权更迭注重传承的说法,没有直接反映材料中所述的文化认同问题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B项。

5.如图,宋元时期南方出现了在水中浮动的架田,时人描述道“架,犹筏也……窃谓架田附葑泥而种,既无旱暵之灾,复有速收之效,得置田之活法,水乡无地者宜效之。”架田的出现()

A.有利于缓和人多地少的矛盾 B.使农业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

C.适应粮食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