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其中可免费阅读7页,需付费170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绪论
1.1选题缘由
凡百工技艺,莫不有规矩焉,遵而不失,器斯治矣。书院为造就人才之地,辅学校之不及,而范之以仁义伦理之归,申之以诗书礼乐之教,将俾益天下之人材陶冶而成就之,使书院学子成为学识精淬的儒者,出可为名臣,故其选也。[1](P1950)
治国应以教化为先,而教化则要以学校为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书院作为培养人才之所,教化之原,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书院教育在贵州的兴起,对贵州的文教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明朝政府在贵州一方面加强政治、军事的统治,一方面推行文教政策,施教化,变土俗,使贵州士民同之于中原地区。历代派往贵州的官员,有巡抚、按察使、提学副使、以及府、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