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工作原理 .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渗透膜工作原理:

膜的发展史

19世纪30年代硝酸纤维素微滤膜商品化。

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等人最早提出反渗透海水淡化。

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明了第一代高性能的非对称性醋酸纤维素膜,反渗透(RO)

首次用于海波及苦咸水淡化。

1961年美国Hevens公司首选提出管式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制造出用于苦咸水淡化的管式反渗透装置。

1970年开发成功高效芳香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膜,使RO膜性能进一步提高。

20世纪80年代后进入工业应用的膜用渗透汽化进行醇类等恒沸物脱水。

20世纪90年代出现低压反渗透复合,为第三代RO膜,膜性能大幅度提高,为RO技术

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反渗透膜的发展史

1748年Nollet发现渗透现象。

1920年建立了稀溶液的完整理论。

1953年发现醋酸纤维素类具有良好的半透性。

1960年人类首次制成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

1970年杜邦公司发明了芳香族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器。

1980年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问世。

1990年中压、低压、及超低压高脱盐聚酰胺复合膜进入市场,从而为反渗透技术的发

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1998年低污染膜研发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反渗透的应用范围。

反渗透膜工作原理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

能透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如盐

水)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

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

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

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

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

过程称为反渗透。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

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

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用反渗透技术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

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反渗透技术基础——什么是反渗透膜

渗透膜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直到1748年,Nollet发现水能自然的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

的锗膀胱内,人类才发现了渗透现象。

自然的渗透过程中,溶剂通过渗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部分扩散;而反渗透指

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浓溶液中的溶剂透过膜向稀溶液中扩散,具有这种功能的

半透膜称为反渗透膜,也称RO(ReverseOsmoses)膜。

从反渗透过程的传质机理及模型来说,主要有三种学说是:

一、现象学模型

二、溶解-扩散模型

三、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模型

这些理论都不能独自完美的解释反渗透现象的原理。虽然人们还没有揭示反渗透现象本质,

但是却不妨碍人们去利用反渗透现象,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反渗透膜,为人类造福。

反渗透膜的一个特点就是,无法制造出完美的膜,即脱盐率100%的膜,尽管它对无机盐和分

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的脱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目前可以制造出反渗透膜脱盐率最高可

达到99.9%.

反渗透技术基础——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

1、脱盐率和透盐率

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去除可溶性杂质浓度的百分比。

透盐率——进水中可溶性杂质透过膜的百分比。

脱盐率=(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

透盐率=100%–脱盐率

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

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同时产水量越低。反渗透对不同物质的脱盐率主要由

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盐率可以超过99%,对单价离子

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盐率稍低,但也超过了98%;对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

脱除率也可过到98%,但对分子量小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较低。

2、产水量(水通量)

产水量(水通量)——指反渗透系统的产能,即单位时间内透过膜水量,通常用吨/小时或

加仑/天来表示。

渗透流率——渗透流率也

文档评论(0)

156****9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