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探析
《乡土中国》作为高中生必读的学术论著,不仅能从题材上丰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经验,引导学生感知学术研究中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学习如何阐述学术思考,还能从内容上驱动学生依托费孝通的社会学研究,深度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土中国》蕴含着儒家文化精神、传统社会的文化观念及传统的乡土习俗,为教师借助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启发与指导。
一、《乡土中国》蕴含的传统思想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基。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孕育中国传统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沃土。
1.“乡土中国”的精神内核是儒家文化
《乡土中国》诠释了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道路上发挥重大影响的文化能量——儒家文化的精华。费孝通在编纂《乡土中国》的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尤其是《论语》),《乡土本色》《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等章节均有引用。1930—1940年间是乡土社会最后的辉煌和最发达时期,费孝通对这个时期的中国乡村社会进行了深入调查,进而揭示出这个时期的社会与千年前的乡土社会基本相同。他借鉴《论语》支持他观察得出的结论,结合乡土社会的实际情况解释《论语》,彰显出传统文化经典持久的生命力。
2.乡土社会蕴含着传统社会的文化观念
《乡土中国》首先从基层概括出中国社会的乡士性,说明对土地的高度依附是诸如“私”“礼”等文化观念产生的根基。“土”“私”“礼”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深深地影响着传统文化观念的形成。中国的基层乡土社会往往依靠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约束人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人们发自内心地遵从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人骨子里“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依恋故土观念,中国社会重视“人情”、讲求“关系”的社会交际文化,以及从家庭推及社会的“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等传统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社会的稳定。
3.乡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
对土地、家园、人伦亲情的重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由此衍生出很多富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习俗。比如,大部分节日都安排在农事活动较少的时期——端午节在养蚕缫丝后、田稼插秧前,中秋节和重阳节在稻谷结穗的空当期等。祭奠祖先、聚餐、拜年和拜访亲友等春节习俗已经成为中華民族血脉中的一部分,体现出中国社会的凝聚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乡土社会的习俗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大多数传统习俗得以留存,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春节等习俗得到了发扬。
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进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其蕴含的真、善、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进而认同中华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构成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达成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标的逻辑进路。
1.文化认同——从理解到认同
文化认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理解”是“认同”的基础,让学生达成理解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回到真实语境,包括特定历史语境、作者人生境遇语境、具体写作语境等。要达到通过阅读《乡土中国》实现文化认同的目标,学生就要经历从明确“是什么”到理解“为什么”的学习过程。
对于“是什么”,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序言中阐明了他想要通过这部作品回答“中国底层的乡土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因此,本书中关于乡土社会的核心观点可以被视为乡土社会的特征。在阅读《乡土中国》的过程中,学生虽然能找出每个篇章的主要理念,但对于中心思想的理解仍然不够清晰。学生的困扰在于,费孝通在阐述主题概念的过程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而是通过对现象的探究随心所欲地表达。基于此,教师应以“乡土社会的特征”这一核心主题串联全书内容,如对第一章提出的“乡土性”这一特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本章内容解释“乡土性”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乡土性”建立在人民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关系上,乡土社会具有不易流动性和聚居性。学生理解了“乡土性”这一乡土社会的本质特征后,对之后章节提出的不需要文字性、家族性、熟人社会以及差序格局等社会特征的理解会水到渠成。
除了依托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化现象的横向比较来理解概念。比如,对关键概念“差序格局”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汉语中有舅舅、叔叔、姑姑、姨妈等称呼,而英语中只用Uncle和Aunt来称呼,这说明与西方社会相比,乡土社会强调人在关系中的身份认定,也就是说,乡土社会中亲疏关系决定了差序。
对于“为什么”即乡土社会的价值体系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亚龙YL-235A光机电一体化实训.pptx VIP
- 城投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pdf
- T∕CAPC 011-2024 零售药店经营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药品服务规范.pdf VIP
- (NEW)厦门大学金融系《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VIP
- 2025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党课PPT课件.pptx VIP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16页PPT).pptx VIP
- 医院后勤节能课件.pptx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中级)强化训练题库详解.docx VIP
-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 VIP
- 高考数学解答题常考公式及答题模板.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