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年11月绍兴市高考科目诊断性考试)
【作文题】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体现了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认识与行为相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发现两者的落差,让人感叹知易行难······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
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体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这里“问学”与“为政”的统一,强调的是日常德行修养与行为实践的相辅相成。知与行不可分割,同时发生,不分先后。“知行合一”在这里是一种内省的方法与态度,来自儒家道德修养范畴。但是,在现代许多语用场合,我们看到更宽式的理解。知行合一,揭示了认知与行动、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等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同志就有多次论述。
本题并非要求考生作出抽象的哲学思辨,意在引发他们对自身生活的关联与思考。题中首句确定了“知行合一”的内涵,也确定了话题写作的范围。第二句“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发现两者的落差,让人感叹知易行难”是写作导向,考生审题立意时需要细心领会。
“两者的落差”?是指生活中知行不相一致的现象,我们探究过其中的原因吗?有时候知难行易,有时候却知易行难,要看具体的事件和情境。我们这里不讨论孰是孰非。所以,为了聚焦话题,本次作文考查的落点在后一半,对“知易行难”的联想和思考上。
如何理解知易行难?明白一个道理很简单,或者自以为很简单,但要将其付诸实践却并不容易。需要明确的是,说并不代表知,行文时勿将“知行关系”误解成“言行关系”。
为何会出现“知易行难”的现象呢?这需要考生对现实生活和自我心灵的体察,需要对某个生活事件的认识与思考。大致可以从几个方向探究:
知识与实践脱节,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差距,导致操作性问题。
了解事物是知,但实际上却存在理解不深、把握不全的情况,是一己之见。
有所知,实践时还存在现有资源条件能否满足的问题,如果缺乏实践的机会和环境,也不可能成功,时势大环境很重要。
认知一件事往往是客观把握的过程,而按认知去做好一件事,往往还会涉及个人的情感和利益,就难做了。
想去做,但长期形成的行为模式有强大惯性,因为习惯的力量而难以迈出第一步。
自我设限,行动前的过度思考和拖延,害怕做得不够好而不敢实践。
执行能力不足,想起来简单,操作的时候力不从心。
……
我们期望学生能在这样具体的探究和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表达,如果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更体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考生没有关切“知易行难”的问题分析,泛泛地阐述“知行合一”,算是偏题,酌情降级处理。
(以上来自绍兴教育教学研究院)
【审题立意】
本次绍兴适应性考试采用了读写结合型作文题。整则材料由两个层面构成:第一层由文言阅读材料一引出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认识与行为相一致;第二层以“但”字转折,指出现实生活中“知”与“行”常有落差,会出现“知易行难”的情况。
纵观作文命题,旨在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生活中“知行落差”的现象,促其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解决“知易行难”“知行脱节”等现实难题,真正践行“知行合一”。可以说,此作文题既有很强的思辨性,也有较好的育人意义,落实了模拟意图。
从核心概念看,“知行合一”体现的是王阳明先生对“知”“行”关系较理想的认知,强调认识与行为的内在统一,即真正的认识是体现在行动中的;知行落差,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认识与实际行动之间常会存在不一致或脱节的现象;知易行难,偏向人们的感受,认为理解“知”相对容易,但将其付诸实践(行)则困难重重。
从语意表达看,转折复句的语意重心在“但”字之后。题目要求考生在“知行合一”的理想状态与知行落差的现实状态的背景下,探讨产生“知易行难”这一感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解决策略。因此立意的重点应当放在——深入思考“知行落差”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来解决“知易行难”“知行脱节〞等现实难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从材料整体看,面对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知行落差的对比,以及“知易行难”的普遍感叹,考生宜深入剖析与思考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知行落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两者的统一。
从写作要求看,题目虽没有限定具体的文体或写作角度,但暗示了需要结合个人思考、社会现象和哲学理论进行论述,不可失之空泛。
综上所述,比较核心的观点应是:青年学子当认清“知行合一”思想有其理想化的一面,分析其现实落差的成因,并倡导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切实践行“知行合一”。从实际写作来说,考生如果没有关切“知易行难”的问题,仅围绕第一层写两者关系,分析仅论述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知行合一”,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嘉兴市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于深渊中奋起,成就非凡自我.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鉴赏古代诗歌之评价观点态度(答案详解版).docx
- 2024年高三语文模题作文与导写:格子与格调.docx
- 2024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古代诗文阅读(答案详解版).docx
- 2024年高中语文单元写作任务梳理与写作指导(选必修下册)(上).docx
- 2024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伶官传序》参考译文和课文解说.docx
- 2024年天一联考高一语文考场高分范文:工匠精神.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自媒体时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