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作家柳青说,“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元宇宙起源于文学,也可能“终结”于文学;文学起源于现实生活,也可能“终结”于虚拟生活。这不是预言,只是站在技术和生活之上尝试反向解码。如果说元宇宙重新编码了这个世界,文学将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其中?是负责数字之外的语言搭建,还是平行宇宙的文明构建?文学是依

旧扮演元宇宙的启蒙者,还是元宇宙会成为文学想象力的终结者?元宇宙时代,如何看待世界、想象世界、讲述世界、建构世界,不仅仅是作家关心的话题,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元宇宙时代,文学的想象力还有什么意义?讲故事的人也在被讲述。《雪崩》中,斯蒂芬森设想,未来人类在传统的联系方式之外,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元宇宙地址,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平行的虚拟世界,“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借助“分身”,人类可以任意扮演不同形象,实现无边界的自我创造。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是作家的创造,高度抽象的理念融于深度展开的生活,以巨大的虚构抵达最大的真实,是语言的创造,也是思想和情感的创造;而元宇宙中的文学感知,是沉浸性、体验式和不断叠加的,是超现实的虚拟身份和仿真现实的模拟在场,虽然这种虚拟和模拟的背后,依旧是人的思想和情感主导。元宇宙融合了创造者和体验者,拆除了真实和虚构的绝对性,当虚构事物以真实体验的方式敞开,文学的想象力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作家的思想能力将成为更重要的尺度。从这个视角看,元宇宙时代,文学的意义并不在于人类体验到了什么,而是超越体验,拯救被削平的思想和精神深度,重新阐释存在的意义,重新理解自我、世界和生活。

元宇宙建立在技术逻辑、算法和场景再造之上,面对这个目前还是想象大于现实的庞大固埃①,文学是否不会再有神话、童话和传奇?技术有一天是否可以赋予每一种事物沟通的能力?人与万物互联,万物皆备于我,体验万物的悲欢,“我”可以作为颗粒分散附着于万物,这诸多设想,奇幻、玄幻、科幻小说都已有之。如果元宇宙文学的创作基础既不是现实生活也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是提供自由穿越的真实体验,无论是何种社会身份、何种生活方式,都可以身临其境,那么,文学艺术特有的批判现实主义力量和可能的精神深度还有什么意义?写作者面临新的困扰,基于非在场的全知叙事视角被打破,叙事人在虚拟世界洞悉生死而毫无悬念,扮演者在他人的生活中洞察世事,但是这一切并不能直接投射到思想上,思维被感官捕获,作为人和存在的完整性,正缓慢消融在技术深处。代际、种族、性别、国籍,这一切在元宇宙中消失,或者以代码形态出现,那么,原住民、智能AI、两栖人、地外文明,是不是有兴趣共同参与这场文化大融合?肉身的缺席,意识的在场,无处搁置的身心分裂感,如何更好地理解自身?这些困惑,从未如此直接和强烈,而这一切,都是文学必然要面对和思考的。

(摘编自张艳梅《对现实的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kuaide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