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陕西省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陶渊明为人任真自然,乐观豁达,他的诗也因其直爽的性格而表现得清净淡泊、悠远空灵。陶渊明对“真我”的狂热追求、对自然万物的尊重珍惜、对自然天命不可违的参透和接受,以及对诗意人生的努力建构,都无一不体现出他超逸不凡的人生哲学。

受家族背景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凡俗的一面,他对入仕做官、报效国家充满了激情,儒家的入仕思想一直贯穿了陶渊明的一生。年少时,陶渊明对儒家文化的接受和耳濡目染,使得他渴望建功立业,志向远大,积极向上,将“兼济天下”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中年时,陶渊明将希望寄予后辈身上,希望他们能够继承祖辈的风姿和抱负,光耀门楣;归隐后,陶渊明也不能忘却自己年轻时对入仕的激情与抱负,时常发出“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的回忆感叹。

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小觑。在自然主义风行的时代里,陶渊明对生活与自然有着无限的向往和热爱。摆脱官场后,归返自然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在大自然中自由酣饮,领略自然之美,这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源于金钱,而是源于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质性自然”“本爱丘山”,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最终辞官归隐,抛开尘世,远离社会繁杂,返归于自然,做到了真正的心境自然、悠然超逸。

陶渊明的这些人生哲学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陶渊明的一生从年少时想要立善求名到归隐田园,经历了无数坎坷,但他依旧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在归隐后的生活中,陶渊明并没有消极、懒惰地对待生活,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追求自我精神的满足,并且在精神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生命本真的探寻,继续提升个人的修养。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还处处体现着他委运任化、随时而变的处世态度。《周易·系辞下》中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地间的一切事情都在随着时间而改变,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陶渊明的人生轨迹也在遵循着他的理想顺时而变,顺势而为。关于陶渊明的为人,苏轼曾经说过:“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斯言得之。

当后人细细品读陶渊明的诗作时,会发现陶渊明所展现的不仅是他真实的人生,更是他如何从凡俗人生中超脱升华的人生境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循着陶渊明的脚步去寻觅一些凡俗和朴实,获取几分超然和飘逸。

陶渊明性情率真坦荡的原因就在于,田园就住在他心里,所以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但人无完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陶渊明一样,把生活的不如意都转化成“自嘲”,一笑了之?人生充满了真真假假,但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活是自己的,何必要做给别人看?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做好我自己。

无论是入仕还是归隐,陶渊明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入仕时,他将“澄清中原”作为自己的理想;归隐后,找回“真我”成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身处动乱环境中的陶渊明尚且能够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身在和平年代,我们亦能如此。

陶渊明主动离开繁杂喧闹的尘世,并不是畏惧消极的逃避,而是在追求自我精神的满足,及在精神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生命本真的探寻,用对生命的感悟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而这,又何尝不是今天的我们所欠缺的呢?

(摘编自梁瑞《超逸与凡俗:陶渊明人生哲学的双重意蕴》)

材料二: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同他的实践关系非常密切,他无意于充当哲学家、思想家,只是将他的思考所得稍稍流露于诗文言谈之中。

享受普通人的物质生活,在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饮酒(其三)》诗云:“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人生苦短,空名无用,与其去追逐那些空洞无用的名声头衔,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来饮酒自娱。饮酒在陶渊明这里固然是一件具体的事情,同时也可以看成他物质享受的一个代码。

陶渊明人生哲学的另一基本点是天命论,一切听天由命。“命”“运”“天命”“天运”这些词在陶渊明作品中多次出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自称“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为了过这种不“违己”的自由生活,他宁可降低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矫励”就是外界对自己的约束干扰,因为不合自己的本性,要坚决予以排除。当陶渊明归隐时,他又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kuaide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