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区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需向内深挖潜力。文化之美,美在特色、美在内涵。一座城市的文化味道越浓、文化()越鲜明,就越能够吸引人、留住人。擦亮城市文化名片,也要向外引活力。文旅产业发展不仅是守着一座山、一条河,还要探索更多可能。在不久前闭幕的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文创产品(),文旅场景还原了“历史现场”,凭借一副VR眼镜就可以畅游海河。,让文化变得更新潮、更“有范儿”。传统文化“活”起来,靠“传”,也靠“创”。以科技之光照亮文化之美,以创新朝气激活文化“一池春水”,多样化呈现、年轻态植入,让文旅产业()旺盛生命力。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标记百花齐放展现

B.标识花样百出展现

C.标记花样百出表现

D.标识百花齐放表现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技术的注入、新观念的融入、新灵感的激发

B.新观念的融入、新技术的注入、新灵感的激发

C.新技术的注入、新灵感的激发、新观念的融入

D.新观念的融入、新灵感的激发、新技术的注入

3.下列选项中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词,也称“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B.《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又被称为“诗三百”。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豪”。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观测太阳,确立了二分二至。二分指的是“春分”和“秋分”。《说文解字》:“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分是一个会意字,从八、从刀会意,本义是判分、分割,二分皆因昼夜平分而得名。二至指的是“夏至”和“冬至”,因昼夜极长而得名。二分二至的确立,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基础的天文节点。《尚书·尧典》记载:“宵中星虚,以殷仲秋。”这是说秋分这一天,晚上和白天一样长,黄昏的时候,虚宿出现在星空中。

《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从汉字的形义来说,古文字“秋”的字形,纷繁复杂。甲骨文的“秋”,象以火驱蝗,与耕种经验有关,字形和《说文》籀文前后相承。战国文字的“秋”,有的从火、从禾、从日,有的从禾、从日:禾代表着秋天里丰收的谷物,日体现出古人对太阳的观测。其实,商代和西周前期,仅有春秋,尚无冬夏。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和历法的不断周密,四时逐步确立。战国时期,春、夏、秋、冬四字均有从“日”的写法,这和人们仰观太阳、俯察物候有着密切的关联。秦汉时期,小篆和隶书的“秋”字逐渐规整为从禾、从火,绵延及今。

从汉字的音义来说,古书里“秋”的训解,说法众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孝经援神契》:“秋者,擎也,万物于此擎敛也。”每到秋天,农人从田里收割稻谷,入藏仓廪,秋和擎、道等词音义相通,均有擎聚的词义特点。秋天,也是肃杀的季节。《春秋繁露》:“秋之为言犹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秋和愁、愀、湫等词音义相通,均有愀悲的词义特点。

秋季,天气转凉,目睹草木凋零,文人墨客的悲秋之情总能被唤起,这也让“秋”成为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楚国的宋玉就曾感慨:“悲哉,秋之为气也!”唐诗中,张籍写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寓居洛阳,一封家书,寄托诗人的无尽思念。擎聚道果实收藏,愁绪言内心收紧,秋之揫聚与秋之忧愁,意义相互关联。在“秋”的汉字形体和音义说解中,蕴含着古人对秋天的独到观察和多重理解。

秋分也称“日夜分”。秋分之后,雷声逐渐远去,虫兽为冬眠蛰居作着准备,河流湖泊渐渐干涸。在诗词中,也留下了古人对秋分时令的观察和思考。杜甫的“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勾勒出山间澄澈,夕照映虹;韩愈的“远岫重叠出,寒花散乱开”,描摹了秋山重叠,寒花烂漫;谢逸的“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

高一语文第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