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因表达调控机理Jacob和Monod最早提出的操纵元学说打开了人类认识基因表达调控的窗口;60年代,人们主要认识了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些规律;70年代,逐渐认识了真核基因组结构和调控的复杂性。1977年,最先发现猴SV40病毒和腺病毒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是不连续的,这种基因内部的间隔区(内含子)在真核基因组中是普遍存在的,揭开了认识真核基因组结构和调控的序幕。1981年,Cech等发现四膜虫rRNA的自我剪接,从而发现核酶(ribozyme)。80-90年代,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真核基因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转录因子、核酸与蛋白质间的分子识别与相互作用是基因表达调控根本所在。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研究成为新的前沿领域1957年,Sutherland发现cAMP1965年,提出第二信使学说,是人们认识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一个里程碑。1977年,Ross等用重组实验证实G蛋白的存在和功能,将G蛋白与腺苷环化酶的作用相联系起来,深化了对G蛋白偶联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70年代中期以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发现及其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各种受体蛋白基因的克隆和结构功能的探索等,使近10年来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更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对于某些细胞中的一些信号转导途径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是在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其活化信号的传递途径方面和细胞增殖控制方面等都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概念。Stage4:Post-genomeera
基因组学(genomics)
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genomics)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genomics)
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genomics)
营养基因组学(nutritionalgenomics)
药物基因组学(druggenomics)
癌症基因组学(cancergenomics)
毒理基因组学(toxicologicalgenomics)
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相当于约三十个人的基因组3RelationshipbetweenMolecular
BiologyandotherdisciplinesRelationshipbetweenmolecularbiologyandotherdisciplines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物理学Physics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细胞学Cytology遗传学Genetics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MolecularBiology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MoleculardevelopmentalbiologyMolecularneurobiologyMolecularbreedingMoleculartumorologyMolecularcellbiologyMolecularimmunologyMolecularvirologyMolecularphysiologyMoleculararchaeologyMoleculargeneticsMolecularquantitativegeneticsMolecularecologyMolecularevolutionarybiology…………….分子生物学ispenetratingintoalmostalldisciplinesrelatedtobiologyandbecomingthecommonlanguageofmodernlifesciencesExtensionofMolecularBiology半个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中重大突破与成就者(NobelLaureates)NobelPrizeMilestoneinbiologyandmainconceptsJoshuaLederberg1958JoshuaLederberg(33y)PhagetransductionGeorgeBeadleE.L.TatumOnegene--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