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章简单机械
三、滑轮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滑轮
1.(2022北京顺义二中月考)如图所示,大人想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上去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中所用的滑轮为动滑轮 B.使用该装置中的滑轮可以省力
C.使用该装置中的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D.重物受到的重力小于孩子受到的重力
2.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2F3F1
3.大风过后,一棵树被吹倒了,聪明的小明采用图中的方式将大树拉正,图中A的树干相当于(选填“杠杆”“定滑轮”或“动滑轮”),采用这样的方法拉正大树所使用的力与直接推直大树所使用的力相比
(选填“变小”“相同”或“变大”)。?
4.(2022贵州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通过滑轮沿水平方向拉动重为20N的物体A,不计滑轮重及其摩擦。当拉力F为4N时,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N;用这种方法使用滑轮是为了。?
知识点2滑轮组
5.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力,A的重力为G1=60N,B的重力为G2=38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作用下静止。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A.3N B.6N C.11N D.22N
6.(2021江西中考)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拉力F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m/s;若以动滑轮为参照物,物体A是的。?
7.如图所示,拉力F通过滑轮组拉动物体A匀速前进,物体A重1200N,不计绳重、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滑轮与轴间的摩擦,拉力F=8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则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N,物体A前进的距离为m。?
能力提升全练
8.(2022广东中考)分别使用图中四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A. B. C. D.
9.(2022广西柳州中考)如图甲,大人、男孩、女孩用两根相同圆木棍和一根绳子玩“比力气”的游戏。该游戏装置与滑轮组类似,图乙是其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在一根木棍上,在两根木棍上绕几圈后女孩捆住绳的另一端向外拉,大人、男孩则各握住一根木棍向外拉,三人中被拉动者为负,他们都使出了最大力气,仍处于“僵持”状态,没能分出胜负。忽略绳与木棍之间的摩擦,以下做法中最有可能使女孩获胜的是()
甲 乙
A.仅将绳在两木棍上多绕1圈 B.仅将绳在两木棍上少绕1圈
C.仅增加绳的总长 D.仅减小绳的总长
10.(2022北京三帆中学月考)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送砂石(不计桶重、动滑轮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A.滑轮组中的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大小
B.图中动滑轮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C.绳子自由端被拉动1m,桶上升2m
D.质量为65kg的工人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150kg的砂石
11.(2023四川泸州月考)图中物块甲和乙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甲重12N,乙重8N,不计绳重及一切摩擦,则甲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N。?
12.(2023山西临汾期末改编)如图,分别用甲、乙两种形式的滑轮组把重为4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已知每个滑轮重20N,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
N,图乙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N。?
甲 乙
13.(2022江苏无锡期中)要站在地面上用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作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素养探究全练
14.小李同学在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动滑轮特点时,猜想:如果忽略绳重与摩擦,绳端拉力F可能与被提升木块所受的重力、木块上升的高度、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动滑轮的直径这些因素有关。
(1)若小李探究绳端拉力F与动滑轮直径的关系,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步骤一:按图安装动滑轮;
步骤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并记录;
步骤三:换用的动滑轮,使同一木块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读出拉力F的值并记录;?
步骤四:重复步骤三,多做几次实验;
(2)步骤四的目的是;?
(3)若小李五次实验测得F分别为1.8N、1.8N、1.8N、1.8N、1.8N,则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因素相同时,。?
15.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方式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三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钩码重力
G/N
钩码升高高度
h/m
测力计示数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s/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1.2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步练习.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同步练习.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2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3熔化与凝固 同步练习.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5水循环 同步练习.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3.1光的色彩颜色 同步练习.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3.2人眼看不见的光 同步练习.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3.3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