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详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详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象征手法,掌握重点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点。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感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4.学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难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谈谈对白杨树的印象。

(2)教师导入:白杨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它高大挺拔,质朴坚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感受白杨树的独特魅力和作者的深刻情感。

2.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和内在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进而歌颂了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②这篇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明确:这篇课文体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北方抗日军民的敬仰和歌颂之意。

4.研读课文,分析白杨树形象和象征意义

(1)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点。

①白杨树有哪些形象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

白杨树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笔直挺拔、积极向上的特点。

白杨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如“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这句话通过与北方农民的类比,表现了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

白杨树具有质朴、坚强、团结的精神。如“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质朴、坚强、团结的精神风貌。

②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白杨树。正面描写如对白杨树的外形、颜色、姿态等方面的描写,突出了白杨树的特点;侧面描写如通过与北方农民、抗日军民的类比,以及对黄土高原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白杨树的精神品质。

(2)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①白杨树象征着什么?

明确: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抗日军民。白杨树的挺拔、坚强、团结的形象,与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和紧密团结的品质相呼应。

②作者为什么要用白杨树来象征抗日军民?

明确:作者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看到了北方抗日军民的英勇斗争和顽强不屈的精神。白杨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具有质朴、坚强、团结的特点,与抗日军民的品质相似。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对北方抗日军民的敬仰和歌颂之情,同时也激励人们向抗日军民学习,坚定抗日信心。

5.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和态度

(1)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和态度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引出了下文对白杨树的具体描写和赞美。

(2)赏析文中的语言。

明确:“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白杨树与“好女子”进行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阳刚之美和坚强不屈的精神,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6.探究主题,感受抗日精神

(1)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篇课文的主题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和紧密团结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歌颂之情,同时也激励人们向抗日军民学习,坚定抗日信心。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通过这篇课文想要传达怎样的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百货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