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干扰素诱导的干扰(1)???干扰素(interferon,IF)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它是具有正常生物功能的细胞在适宜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维持细胞自身稳定等多种生物活性。第31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2)??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①?干扰素不能杀灭病毒,其抗病毒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一种间接的作用。机制:A、与细胞表面作用,激活编码抗病毒蛋白质的细胞基因,表达产生能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蛋白,使细胞建立起抗病毒状态。B、减轻由于病毒复制所引起的细胞损伤,从而使机体或细胞受到保护。第32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②?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③?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④?不同病毒对干扰素作用的敏感性不同。第33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病毒诱生干扰素的成份是病毒复制过程中形成的双链RNA。RNA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较DNA病毒强。第34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2.??非干扰素诱导的干扰(1)?同源干扰在同源的动物病毒感染时,一种病毒在感染时间或感染复数上占优势从而对另一种病毒所造成的干扰,称为同源干扰。可发生于病毒的吸附、侵入和分子合成阶段,其中以后者最为普遍。第35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同源干扰的机制①?在宿主细胞表面具有相同病毒受体的病毒,往往可在病毒吸附阶段互相干扰。②?DI颗粒在病毒生物合成阶段形成干扰。第36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2)??异源干扰当不同种属,甚至不同科的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所引起的干扰。异源干扰可发生于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其干扰的机制在不同的系统中有所不同。第37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异源干扰的机制A.?不同的病毒具有相同的细胞受体。e.g腺病毒2型与柯萨奇病毒B3B.某些病毒能阻断宿主细胞和其它病毒mRNA的翻译,e.g.脊髓灰质炎病毒对水泡性口炎病毒繁殖的抑制。第38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C.?某些病毒的核酸能与先感染的病毒所合成的复制酶结合形成无活性的复合物。e.g新城疫(ND病毒)在其它的RNA病毒(如辛德华毕斯病毒)预先感染的细胞内不能复制。第39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思考题什么叫突变体?病毒的突变体有哪几种?其中哪些突变体比较有用?为什么?什么是表型混合?包括哪几种?病毒的基因重组有哪几种情况(类型)?为什么RNA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比DNA病毒强?第40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感谢大家观看第41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关于病毒的遗传与变异(2)一、病毒的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所发生的突然性的可遗传的改变。(一)突变的类型1、按引起突变的原因分:(1)自发突变病毒在无任何已知的诱变剂存在的条件下所发生的突变。RNA病毒的自发突变频率较DNA病毒高。第2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2)?诱发突变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病毒群体所引起的病毒突变。第3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常用诱变剂①体外诱变剂亚硝酸:使腺嘌呤脱氨变成次黄嘌呤,复制时次黄嘌呤与胞嘧啶配对(AT-GC)或使胞嘧啶脱氨转变成尿嘧啶,导致CG-TA。烷化剂:在碱基的许多部位起作用,特别是烷化嘌呤的N7部位。甲基磺酸乙酯(EMS)、甲基磺酸酸甲酯(MMS)。第4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②体内诱变剂碱基类似物:2-氨基嘌呤、5-溴脱氧尿苷、5-氮杂胞苷等,导致碱基的转换或颠换。嵌入剂:吖啶类染料导致碱基增加或缺失,发生移框突变第5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2.按核酸发生变化的类型,即核苷酸的置换,缺失进行分类:(1)沉默突变A三联密码子的碱基发生改变,而所编码的AA不变。GGAGGCGGUGGG四个密码转译的AA均为甘氨酸。B碱基改变,导致编码的AA改变,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构型和稳定性,基因组的表型仍维持原状。第6页,共41页,星期六,2024年,5月(2)误意突变改变的AA处于结构上的重要位置,多肽的正常功能丧失。(3)无意突变多肽合成完成前终止,多肽功能丧失。(4)移框突变病毒基因组小的缺失。(5)缺失突变大的缺失。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