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xVIP

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调歌头》

执教对象:九年级学生

执教者:XXX

授课时长:45分钟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经典宋词,作者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这首词以月起兴,以月之盈亏,喻人生之离合,表达了作者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词意境深远,哲理丰富,情感真挚,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苏轼的文学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但对于诗词中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哲理思考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还需要教师的深入引导和讲解。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容易产生迷茫和焦虑情绪。通过学习《水调歌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培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水调歌头》全词。

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理解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面对人生离合的旷达态度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珍惜亲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词的写作特色,理解词中蕴含的哲理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45分钟)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柔和的古筝音乐,营造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因为与亲人朋友的离别而感到悲伤?你们又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这种人生中的离合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作者是如何在中秋之夜,面对月圆人未圆的情境,表达内心的情感的。”

环节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教师讲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着乐观旷达的精神风貌。这首《水调歌头》便是他在中秋之夜,因思念胞弟苏辙而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和乐观态度。”

环节三:初读全词,学习生字词(10分钟)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全词,标记不认识的字词。

教师活动:出示生字词PPT,包括“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转朱阁”、“低绮户”等,领读并解释词义。

教师提问:“‘丙辰’指的是哪一年?‘兼’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绮户’又是指什么?”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给予正误评判和补充)

教师总结:“这些生字词是我们理解全词的钥匙,也是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桥梁。大家要牢记,并尝试理解它们在全词中的作用。”

环节四:精读全词,理解内容(15分钟)

分段解读:

小序:

教师提问:“小序中提到了哪些信息?它对我们理解全词有何帮助?”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等关键词中感受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心境)

上阕:

教师提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明月”、“青天”等意象中感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教师追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诗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想象天上的宫阙和时间的流转,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阕:

教师提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朱阁”、“绮户”、“无眠”等意象中感受作者的孤独和思念)

教师追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它与我们中秋团圆的传统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问月,表达了对人生离合的无奈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师提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它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人生和自然的对比中理解哲理,思考人生意义)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人生和自然的对比,阐述了人生离合和自然界变化的普遍性,告诉我们应该以旷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

教师提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它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人长久”、“共婵娟”等关键词中感受作者的深情厚谊和美好愿望)

教师总结:“作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