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性再造的两个层面及理论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我国最新修订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大型企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特大型企业为5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按此标准,1998年我国有大型工业企业991家,特大型工业企业62家,这些企业绝大多数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因此,本项研究很大程度上也是讨论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的问题。
国有大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总体上说,这一企业群体也是国有企业中质地较好的企业,根据财政部统计,1997年我国26.2万户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0.2%,而包括工业在内的10个部门的9400户国有大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2%,高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同年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为40.5%,但是9400户大型企业当年创造的利润总额为1406.8亿元,而3.8万户中型企业创造的利润总额为-194.7亿元。但是,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相比较,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的绩效指标仍然偏低,1997年集体和私营工业企业的总资产产出率分别为119.4%和145.5%,而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资产产出率为46.6%,整个国有企业在工业产出中的份额为28%,但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了55%的份额。这种状况说明,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产出水平与其占有的大量的经济资源状况是极不相称的。与国际制造业相比较,中国工业企业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以劳动生产率为衡量标准,与其它生产率领先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南朝鲜)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任若恩,1998)。
目前中国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代表工业发展整体水平的深加
工、高附加值的机械制造业和精细化工的发展严重滞后,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产业高度化不足;中国工业企业(包括大型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中率不高,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不显著,创新能力不强和缺乏核心能力,以及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内市场条件发生根本变化的条件下,这些问题显得更为严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
局”,促进国企改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根据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现状,以及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趋势及变化速率,提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性再造这一命题。二、相关理论及战略性再造的内涵
针对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产权制度改革,经营者的作用和建立竞争性环境。分
析这些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契约理论,企业的契约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要素投入者,主要考察在以个人信息指导行动的状况下,订立什么样的契约才能产生最佳的结果,并且认为达到最佳行动的关键是激励,因而激励机制的设计是这种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主流集中在建立“所有者在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等制度性问题,它的不完全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1993年美国管理学者哈默和钱皮
(MichaelHammerandJamesChampy)提出了
“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理论,该理论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流程”(Process),即“一套完整的贯彻始终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哈默,1998)。哈默和钱皮首先对建立在亚当·斯密理论基础之上的工业社会分工模式进行发难,认为这样的分工模式违背了流程,将流程分解成一个个专门化的“任务”,然后集中注意力改进这些任务的绩效,其结果是为简单的人创造简单的工作职位而导致了复杂的流程,并且使人们专注于任务而不关心整个流程及其结果,这是许多企业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因而表现不佳的原因(哈默和钱皮,1997,哈默,1998)。BPR提出了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和竞争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的环境中,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分工模式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因而在中国理论界,主要是管理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但是,正如笔者曾经指出的,由于BPR缺乏中国企业的制度性背景,因此它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毛道
维,1999,a)。尽管如此,BPR为我们开阔了新的理论视野。
nb
此文共有7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sp;在BPR理论提出后不久,美国一些学者根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型经济的来临这种趋势,又提出了“BusinessTransformation”(BT)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如何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模式,以便对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并且创造市场。塔普斯考特比较了BT和BPR理论,认为BT更关注新的增长点和新的附加值,更关注“人的使命”及培养人的学习能力,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