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病理学及分子学发病机制 .pdf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胃癌的病理学及分子学发病机制

Author

PelayoCorrea,MD

SectionEditor

RichardMGoldberg,MD

DeputyEditor

DianeMFSavarese,MD

翻译

李达,副主任医师

Disclosures:PelayoCorrea,MDNothingtodisclose.RichardMGoldberg,

MD

(Regorafinib)];Medimmune[Coloncancer(Experimentalagent)];Merck[Coloncancer(PD-1

inhibitorMK-3475)];Kanghong[Coloncancer(Experimentaldrug)];Biothera[Coloncancer(Data

SafetyMonitoringCommitteeChairforaphaseIIItrial)];Baxter[Coloncancer(Experimental

drug)];Taiho[Coloncancer(Experimentaldrug)];Lilly[Coloncancer(Ramicurimab)].DianeMF

Savarese,MDNothingtodisclose.

公开性原则:李达,副主任医师没有透露。

编辑组会认真审核作者的声明。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通过编辑组对文章以及参考文献的多级

审评来解决。所有的作者都必须提供与文章相关的文献,文章以及文献须严格依循UpToDate

的相关的标准。

利益矛盾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2015-12.|专题最后更新日期:2014-11-03.

ThereisanewerversionofthistopicavailableinEnglish.

该主题有一个新的英文版本。

引言—在少数几种以感染性因子为重要病因的恶性肿瘤中,胃腺癌是其中之一[1]:

●1994年,主要基于流行病学证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下属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将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确认为胃腺癌的一种主要病因[2]。如果不进行治疗,幽门螺

杆菌感染将导致终生的慢性活动性胃炎,而这是发生肠型和弥漫型胃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3]。

然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是肠型胃癌的一个特征,而不是弥漫型胃癌的特征。

弥漫型胃癌的发病更可能存在原发性遗传学病因,幽门螺杆菌参与发病的情况可能仅限于某

些散发病例[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局因人而异,只有少数感染者最终发展为胃癌(估计发病率约为每年每

1,0000例感染者中3例)。全球大约有32.5亿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每年的新发胃癌病例

约为100万例。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外力(主要是环境因素),还可能包括细菌菌株的差

异对幽门螺杆菌致病作用的调节,可影响感染向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疾病的进展。(参见“幽

门螺杆菌感染和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全球约有2%-16%的胃腺癌中检测到了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其中在近端胃癌及

中间部胃癌中EB病毒的检出率更高[5-8]。在胃癌中存在几个EBV相关基因(包括EBER-1、

EBER2、EBNA1、LMP2A、BARF0和BARF1)的表达。然而,与幽门螺杆菌不同,这些基因在

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在许多国家中,胃癌的发病率已稳步下降,呈现出生队列模式。然而,近年来这一趋势已被

打断,取而代之的是年轻患者逐渐增多的趋势[9]。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参见

“Epidemiologyofgastriccancer”,sectionon‘Incidence’)

肠型vs弥漫型—胃腺癌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肠型(分化良好)与弥漫型(未分化),两

者在形态学表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遗传学特征等方面均不同[10,11]。两者的形态学差

异归因于细胞间黏附分子,其在肠型胃癌中保留完好,而在弥漫型胃癌中存在缺陷。在肠型

胃腺癌中,肿瘤细胞彼此黏附,往往排列成管状或腺体状,与发生于肠道其他部位的腺癌类

似(因此被命名为“肠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6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