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与区域发展(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VIP

区域与区域发展(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1.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2.区域特点

(1)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划分

(1)按照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2)按照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例如:

①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②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③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5)客观存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例如中国科学家找出的中国野生稻分布区,科学家发现的低硒地区等。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体现:区域的层级高低。

2.关系: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3.特点

(1)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2)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1)分类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2)呈现: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2.区域要素联系

(1)相互影响

①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捕鱼、采矿、风能发电。

②间接影响: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例如,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控制了污染企业的数量和分布,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

(2)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①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②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制定分段用水制度;保持人水协调,减少环境压力,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

(1)普遍存在: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2)主要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关联性

(1)区城关联的基础:区域差异。

(2)区城关联的实现途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①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

②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

3.对区域的影响

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要素比较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纬度

30°N~33°N附近

大致位于44°N~48°N

海陆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耕地条件

耕地

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壤

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生产力较高

黑土分布广泛,肥力更高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

区域

经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经济作物

油菜、棉花等

大豆、甜菜等

粮食作物

水稻

玉米、春小麦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发展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7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