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肝郁脾虚证研究现状
肝郁脾虚证研究现状
肝郁脾虚证是中医临床最常见的证候之一,也是中医研究的热点
问题之一。目前研究领域已涉及文献研究、标准研究和现代研究等多
方面。中医客观化与现代化已成为当今科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由于
肝郁脾虚证见于临床多种疾病,疾病的特点不同,肝郁脾虚证的症状
特点及辨证标准也不尽一致,影响了中医的疗效评价。笔者现就近10
年来关于肝郁脾虚证不同研究方向的近况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展肝郁
脾虚证的标准化和实质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1.文献研究
肝脾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肝郁脾虚证临床上很常见,早在
《内经》中就有记载,其中还有丰富的肝脾同治的理论,值得深入研
究继承。汤氏等…研究指出,《内经》中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它们
在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上相互影响,很容易导致肝脾同病,所以,
在治法上主张肝脾同治,从而较好地构建了肝脾同治理论体系。如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土得木而达。”王冰认为“达”指
“通”,即疏通的意思。也就是说,生理上,肝木能起到疏达脾土的
作用,肝的疏泄是保证和促进脾胃正常运化水谷的重要条件。而《素
问·经脉别论篇》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指出了脾
主运化,助精微之物输送到肝脏以滋养肝血。此外,《内经》也详细
描述出病理上的影响。如对肝病及脾,《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指出: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
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反胁痛。”《灵
枢·病传》日:“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脾病及肝则有《素问·气
交变大论篇》:“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
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腹满溏泄肠
鸣。”除以上所述,《内经》中还用五行乘侮理论解释肝脾同病现象
以及肝脾同治的经典临床实践,这些都为中医学肝脾研究与应用奠定
了理论基础,而肝郁脾虚证是肝脾同病中最常见的证候之一。
无论是古医籍还是现代期刊文献,有关肝郁脾虚证的资料十分丰
富。薛氏等检索1998—2008年有关中医辨证有明确肝郁脾虚证型及
证候诊断标准的文献,采用频数分析法及判别分析法等多元统计方法,
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疾病分布、各个症状出现的频率及肝病中肝郁脾虚
证主要症状的筛选和权重等,得出肝郁脾虚证辨证标准难以脱离疾病
特点的结论。该研究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标准化和客观化水平。此
外,薛氏等还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和频数分析法对近15年来有关肝郁脾
虚证的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研究分析出不同病种肝郁脾
虚证的症状特点和规律。文献的频数分析得出,在肝郁脾虚证总
体与肝病、肠道疾病、胃部疾病、抑郁症等各类疾病中,共同存在着
乏力、腹胀(痛)、便溏、情绪抑郁、面色萎黄、胸胁胀痛(闷)、食欲不
振、脉弦、舌淡红苔白等16个症状,而总体和几种疾病的肝郁脾虚证
出现频率最多的前5个症状为:腹胀(痛)、脉弦、舌淡红苔白、食欲不
振和便溏。
2.标准研究
现行的《中医诊断学》中对肝郁证、脾虚证及肝郁脾虚证均有相
应的诊断标准。肝郁证诊断标准是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情志抑郁或
易怒,善太息,或咽部异物感,或瘿瘤、瘰疬、胁下结块,妇女见乳
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甚至经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脾虚证
诊断标准为胃脘隐痛喜按,腹胀纳呆,食后胀甚,呕恶嗳气,大便溏
薄,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消瘦或肢体浮肿,舌淡,
苔白,脉缓弱;而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则是胸胁胀满窜痛,情志抑郁,
善太息,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便溏不爽,
肠鸣矢气,舌苔白,脉弦或弦缓。
马氏等利用频数分析法对1995—2005年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进
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阐述了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涉及疾病及其
诊断标准,分析得出肝郁脾虚证主要有2组症状群。①躯体症状:胁
和/或胸胀痛/闷、食欲不振、便溏、腹胀;②舌脉:舌苔白或白腻、
舌淡、脉弦或细。认为可将此2组表现作为肝郁脾虚证共性的诊断标
准。这为肝郁脾虚证的
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一定依据。徐氏等通过对1999—2009年
期间有关肝郁脾虚证在临床报道方面文献整理研究,得出证型的诊断
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自拟标准,其中《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使用频率达45.8%。并提示在临
床应用时,大多数医生考虑了肝郁脾虚证诊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