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经》中“心主神明” .pdfVIP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内经》中“心主神明”

发表时间:2017-02-28T15:06:13.537Z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作者:刘伟迪

[导读]本文从心主神明的理论来源、物质基础、病理变化及临床方面进行阐释心主神明理论的正确性。

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5级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心主神明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本文从心主神明的理论来源、物质基础、病理变化及临床方面进行阐释心主神明理论的正

确性。此理论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主神明;理论探讨;临床意义

心主神明1“”的理论渊源

心主神明“”首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1]。心为身最高统帅,在脏腑中官位最高,心者,五脏六腑“

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说明此心“”已经超出了五脏之心独立的脏器要领,而是一个完整的生理功能要领,它超脱于五

脏之上,调控五脏系统,进而控制全身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犹如一国之君一样。同时,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血脉,即通过心气的推动

使血脉调和,血液周流全身。而血是神的物质基础,《灵枢本神》·谓:心“藏脉,脉舍神”心通过神而主宰全身,支配和协调全身脏腑组织

功能活动。《灵枢本神》·又谓: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除指出心主神明外,又将五神五志等精神活动分属五脏,即肝、

心、脾、肺、肾可具藏神功能,为五神脏“”。《素问宣·明五气篇》云: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云: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神、魂、魄、意、志在君主之心统帅下,共同完成精神情志

活动。明·张介宾在《类经脏·象类》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主,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

慧,莫不由是,故曰神明出焉。”

心主神明2.活动的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是以五脏所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的。《灵枢平人绝谷·》曰:平人则不然,胃满则

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

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

相成,神乃自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积“精全神”。

心主神明的病理变化3.

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则心主神明失其常态,如心气、心血不足,或心脉瘀阻则见精神萎靡、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汗出,活动则诸

症加剧,脉细弱、涩或结代,或胸闷、胸痛及善惊易怒、健忘、失眠、多梦等心不藏神的症状。若痰浊蒙蔽于心或痰火扰乱心神则高热、

神昏谵语、狂躁不宁等症每每可见。正因为中医学认为各种神志病证的产生与心“”相关,所以临床辨证论治时,主要从心入手,如心血不

足、邪热扰心、痰蒙心窍、痰火扰心等证出现的神志异常现象,运用补血养心、清心凉血、涤痰开窍、宁心安神等法,每能取得较好疗

效。

心主神明4.“”与临床的联系

中医学以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基本理论,充分论述了心与情志的关系及其在五脏的中心地位,认为形体为有形物质,是精神活动

的基础,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形体活动的表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分归于五脏,并且总归于心,可见心主神明“”的理论已形

成完整的体系,并贯彻于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诸多方面,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多是通过临床病理证候

来推测。中医认为神志病变皆在于心,从病理上证实了心主神明“”。

中医学对神志的病变多从心辨治。心气、心血不足,或心脉瘀阻则见精神萎靡、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汗出,或胸闷胸痛、善惊易

怒、健忘、失眠多梦等心不藏神症状。若痰浊蒙蔽于心或痰火扰心则见高热、神昏谵语、狂躁不宁等症。在临床辨证论治时,也主要从心

入手。如心血不足、邪热扰心、痰蒙心窍、痰火扰心等证出现的神志异常,运用补血养心、清心凉血、涤痰开窍宁心安神等治法,并且所

用之药大都归于心经,如熟地黄、栀子、犀角、牡丹皮、生地、当归、夜交藤、柏子仁、朱砂等。用入心经的中药则从治疗方面,验证了

心主神明“”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另外,心理心血

文档评论(0)

150****08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