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2)

学分:3

学时: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本科生

教学单位:人文学院

修读学期:第4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2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承担文化传播使命。本课程主要讲授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影响文学发展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艺术等因素,这一时期重要作家的人生思想、风格特色,经典作品的审美特征、文学影响等,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以“史”为线索,以“文”为重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本课程属于文学类基础理论课程,为引导学生建立文学史观及文学史知识体系而开设。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审美、鉴赏、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古代文学现象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书面或口头表达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进行文化创意或传播的能力,能独立从事与之相关工作。本课程与学生已修的《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2》、《中国古代文学1》,及以后将修的《中国古代文学3》《中国古代文学4》、《中国文学批评史》等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系统了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现象、各类文体、代表作家的风格特色、代表作品的审美特征。这一时期文学现象与社会诸因素的互相关系,文体发展及其相互影响的环节,重要作家的人格精神和文学成就,经典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这段文学史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学术动态。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解读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理解、鉴赏、批评各种文体的代表作,并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引导学生树立通过查阅文献、梳理材料提炼观点,进行论证的意识,增强学生运用文学文献材料分析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古代文学文献材料进行创造性写作,能够初步解决分析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问题,为他们将来从事各项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持续了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文化经典,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认同,对中国古典文学所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独立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基本常识,以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和提高教学对象的思想道德情操。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本课程支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以下6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毕业要求3-1、3-3、3-4系强支撑H,对毕业要求3-2、4-2、7-2系中支撑M。具体对应关系及权重如图所示: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3-1.语言运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能正确处理和分析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等语言文学材料,具备联系社会实践对语言文字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及评价的能力。

课程目标1

0.35

指标点4-2.具备技能:掌握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了解语文学科的认知特点,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情和文本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掌握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及编写特点,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领域具有较好的示范能力,具备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习习惯的能力;具备应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优化和辅助语文教育的初步能力,能以多种模式开展教育教学。

指标点3-2.思维发展:通过学习,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具备基本的文献典籍阅读能力、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掌握学科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科学的学科观,对本学科发展前沿及其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有基本了解和初步体验。

课程目标2

0.35

指标点3-3.审美鉴赏:具备较强的文本阅读及审美鉴赏能力,能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具备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及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写作能力。

指标点7-2.学会思辨:在学科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课程目标3

0.3

指标点3-4.文化传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具有熟练的地域文化和语言调查研究能力,获得深刻的地域文化沉浸与体验。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秦及西汉散文

基本要求: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