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媒体时代下媒介审判的成因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下媒介审判的成因及对策
一、“媒介审判”及网络“媒介审判”
1.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来源于英文“trialbymedia”,国内同时也翻译成“新
闻审判”或者“媒体审判”,来自于西方“黄色新闻”泛滥时期。对
于媒介审判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做了很多的界定,比如美
国学者在《美国大众传播法》一书中谈到,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
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审判预设”,是媒介利
用其公开报道或评论对司法公正产生的干预和影响,是媒体新闻竞争
日益激烈的产物。①笔者认为新闻传播法学家魏永征教授在其所著的
《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对“媒介审判”给出了最为完善的界定,即新
闻媒介在报道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侵犯人权,影响审
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②
2.新媒体时代“媒介审判”
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介审判”又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新
媒体“媒介审判”是网民或者网络公关公司等网络发布者通过网络新
媒体媒介,对某些会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新闻进行利于自身的倾
向性分析调查和评论,不正当地引导舆论,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
影响人们对事件真实性的认识及造成妨碍和影
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③由于网络舆论具有自由性、匿名性、
非理性及随从性等多种特质,这就使得网民个体的舆论表达更容易失
控变化甚至扭曲。一旦涉及重大司法案件时,其舆论监督很容易受到
网络上非理性声音的影响,而当这种声音成为主流便会对司法审判造
成压力,并最终造成“媒介审判”。
二、新媒体背景下“媒介审判”现象的成因
1.新闻媒体职能“错位”
我国的媒介基本上具有官方或者半官方的性质,加之媒介又作为
一种“第四势力”,其肩负着社会监督的权力和责任,但是这种权力
在没有监督的时候必定会被滥用。我们常说的“媒体审判”就是媒介
对监督权力的滥用,是一种“错位”的监督,它超越了媒介追求新闻
自由的初衷,与媒介监督有很大的差异。媒介审判指媒介对司法领域
不正当的监督和干预,是不被新闻界和司法界所认可的恶劣行为,同
时媒介审判又是一种越权行为,因为媒介本身并无审判权,这和媒介
自身定位错误有很大的关系。而媒介监督是社会给媒介赋予的正当权
利,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是新闻界承认的媒介的四种
功能之一,媒体合理使用监督权对各级权力组织进行监督,是媒介发
挥其社会作用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媒介监督是对权力机关的合
法监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和司法公正;而媒介审判时常与司法审
判“唱反调”,意图通过舆论改变司法进程甚至审判结果,严重损害
了司法公正。
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过分迎合受众喜好,为了抢发新闻,体现
自己所谓的独家性,往往会先于法庭结果而对案件做出裁定,把自己
的职能从“引导舆论”转变为“媒介审判”,这就是严重的媒介职能
“错位”。这些媒体通过带有“媒介审判”性质的新闻引发社会舆论,
故而使自己与司法机关处于相对立的地位,激化了媒体与司法机关的
对抗性,使得“媒介审判”对司法公正产生不良影响。
2.网民行为助长“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并不是新闻媒介单方面造成的结果,假如在这个过程中
缺少受众的舆论支持,那么所谓的审判也根本起不了什么效果。而受
众的舆论发展扭曲过程最早的研究者是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她的研
究成果最后总结成了著名“沉默的螺旋”理论。她在理论中谈到,人
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
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
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
默。意见一方的沉默同时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
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④
另外,新媒体背景下网络存在很大的开放性与隐匿性,在传播学
中有一个“匿名性”理论,这就是指在新媒体平台(网络)上人们不
需要注册任何信息(即使要注册也可以用假信息而没有监管机构审查)
就可以自由发言,而在原始欲望和一种法不责众
的心理之下,网民往往会忍不住而把网络当作发泄自己对生活不
满的平台,要么爆粗口要么发一些激烈的言论,而这种言论很容易引
起其他网民的关注而形成强势的舆论,这种不正常的舆论现象对司法
领域的危害最大。在我国宪法规定中,虽然规定公民具有言论自由的
基本权利,而网络的出现便是实现言论自由和增加网民话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比亚迪-元EV535-产品使用说明书-智联领潮型-BYD7003BEV4-元ev535201903.pdf
- 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与随访指导.pptx
- ZY-SH-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docx
- 婴幼儿大动作发展剖析课件.ppt VIP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要求指引.pptx
-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早期促进措施.pptx VIP
- 浅析影响DA42飞机最小控制速度的因素及解决办.docx
- 2024-2025学年 八年级上册物理(2024年新教材)教材课后习题-练习与应用(原动手动脑学物理).docx
- 《0—3岁儿童观察与评估(第一版)》0—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观察与评估.pptx VIP
- 肾内科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PDCA.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