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互联网+”背景下司法大数据与法学
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司法大数据;法学教育;深度融合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
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科
技对人类文明进步已经产生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促进作用。
为此,我国实施了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
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定了《国
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016),纲要中明确指出:要
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
配置,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网络学习空间。2018
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
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6号)
明确指出:“拓渠道,发展‘互联网+法学教育’。适应
教育信息化与法治建设信息化的新形势,推动法学专业教
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校园与法治实务部门
间的时空屏障,将社会资源引进高校、转化为优质教育教
学资源,建立覆盖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辅学的
多维度智慧学习环境。”可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未来
的发展趋势,高等法学教育亦不能例外。特别是当前我国
传统法学教育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结构僵化、教学效
果不佳等弊端,采用“互联网+教育”明显可以为法学
教育提供新动力,实现教育要素和教育结构的变化,灵活
采用互联网时代的各项技术与手段,为法学教育发展变革
奠定基础,促进法学教育的与时俱进。
大数据被公认为是信息时代的新“石油”。近年来,我国
人民法院将“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作为司法工作
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引发了审判执行工作的深刻
变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裁
判文书上网工作,并率先垂范,于2013年7月1日开通
中国裁判文书网,至今已经有近9900万份各类裁判文书
公开上网,这些生效的裁判文书覆盖刑事、民事、行政、
赔偿、执行等不同案件类型,以及二审、再审、申请再审
等不同审判程序,对类似案件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裁判
文书形成的司法大数据,即“活的法律”对法学教育教学
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是司法改革的重
要成果,弥补了法学教学校内实训不足的问题,应该成为
学生的第一手学习资源。
“互联网+教育”的战略思维,既能塑造新的教育格
局,又可拓展人才培养途径。在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如
何利用互联网司法大数据资源,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已经
成为目前法学教育研究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的法学教育与司法大数据的深度融合路径,
对当前我国法治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课题界定
(1)司法大数据的概念
司法大数据是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
集加工而形成的信息,主要包括司法基本数据、审判流程
数据、裁判文书数据、庭审直播活动数据、执行案件数
据、诉讼服务信息等,其具有大量性、多样性、真实性和
开放性的特征。中国裁判文书网
()的开通及其制度化的
运行,已成为司法大数据的一个巨大金矿。大数据的核心
是分析、挖掘和预测。司法大数据一方面为人民法院、人
民群众、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让司法贴近人民,便于
正义的实现;另一方面,司法大数据中尤其是裁判文书数
据将对法学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2)“深度融合”与传统的“整合”观念的区别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度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
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
与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是指要充分利
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即通过教育信息
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达到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变革与创新
的目标,国际上传统的途径与方法是:实施“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而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年)》放弃这一传统说法,而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
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并认为这才是实现上述教育
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深度融合”与传统“整
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系统
的结构性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