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7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7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第7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古诗词曲梳理文学常识1写作背景2重点注释3作品主旨4理解探究5文学常识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边塞诗人。写作背景本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重阳节,当时正是安史之乱期间。天宝十五年(756),长安被攻陷。第二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在重阳节写下这首诗。岑参是边塞诗人,“九日”是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①来。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内容理解: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本诗的写作时间。修辞:用典,第二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既然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①来。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情感:“无人送酒来”一句,实际上是在写行军旅途中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炼字:“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的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②战场开。想念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断壁残垣间盛开。内容理解:诗人利用想象,结合了安史之乱和长安沦陷的时代特点,设想故园菊花“应傍战场开”,紧扣诗题中的“行军”二字。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②战场开。想念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断壁残垣间盛开。炼字:“遥”字,是诗人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字,直抒胸臆,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之菊的眷恋,更写出了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怜惜之情。①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②傍:靠近。重点注释这首诗写诗人“强欲登高”而“无人送酒”,又联想到故园的菊花,慨叹故园已成战场,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作品主旨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理解探究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寄托着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方法: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2、诗中的“故园菊”负载了哪些意义?请简要分析。不仅负载着诗人惜花和思乡的情感,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文档评论(0)

159****68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