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体育育测测量量与与评评价价-教教学学⼤⼤纲纲

保定学院

教学⼤纲

体育系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

2014级专接本

课程名称:运动⽣物⼒学

任课教:陈龙浩

2014年8⽉20⽇⾄2015年1⽉5⽇

保定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纲

课程名称:体育测量与评价

课程代码:108012118C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0

学分:2

适⽤专业:体育教育

先修课程:体育统计学、运动⽣理学、运动解剖学

⼀、课程的性质、⽬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属综合性的应⽤学科。它是在体育领域内对⼈的体质、⾝体的形态与机

能、⾝体素质、运动技术等,以及其相关因素进⾏测量与价值判断的理论与⽅法体系。

2.课程⽬的:本课程主要⽬的是使学⽣掌握体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法,掌握体育评价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的实践能⼒,为

运动训练和以后的教学⼯作打下基础。

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了解有关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体形态和⾝体素质

的常⽤测量⽅法,并能根据测量数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同时使学⽣初步了解从测量⽅法设计、数据采集到数据的分析和评

价过程,使学⽣具备独⽴组织⼩规模体育测量的能⼒。此外,学⽣还应掌握国家学⽣体质健康标准的测量和评价⽅法,及国民

体质监测的有关知识,为将来进⾏运动员训练⽔平评价及全民健⾝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第⼀章绪论

1.教学内容

⼀、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

⼆、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

三、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2.教学要求

要求学⽣了解运动⽣物⼒学学科发展,了解运动⽣物⼒学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趋势。

第⼆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1.教学内容

第⼀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

三、体育测验的可靠性

四、体育测验的有效性

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第⼆节体育评价的基础理论

⼀、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

⼆、体育评价量表及常⽤评价⽅法

2.教学要求

要求学⽣了解运动⽣物⼒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沿⾰;明确运动⽣物⼒学学科特性;了解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领域和学

科发展趋向;把握学科概貌。

第三章⾝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1.教学内容

第⼀节⾝体形态测量概述

⼀、⾝体形态测量中常⽤的定位术语

⼆、体表划线

三、⼈体主要测量点

四、⾝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第⼆节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

⼆、体格评价

第三节⾝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体成分测量

⼆、⾝体成分评价

第四节体型的测量

⼀、体型测量概述

⼆、体型测量⽅法

第五节⾝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局部姿势测评

⼆、整体姿势测评

2.教学要求

要求学⽣明确运动⽣物⼒学参数的特征量及特性。掌握⼈体惯性参数、运动学参数、动⼒学参数的基本特性以及各类参数的采

集⽅法。理解运动⽣物⼒学参数特征。

第四章⼼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1.教学内容

第⼀节⼼⾎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率(脉搏)的测量与评价

⼆、⾎压的测量与评价

三、⼼⾎管机能指数测量与评价

四、⼼⾎管机能试验的测量与评价

第⼆节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闭⽓试验

第三节最⼤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

⼀、最⼤摄氧量的直接测量

⼆、最⼤摄氧量的间接测量

2.教学要求

要求学⽣理解⾻、关节、肌⾁的⽣物⼒学特性。掌握运动对⾻、关节、肌⾁的⽣物⼒学特性的影响。重点掌握肌⾁的⼒学特

性,为正确分析⼈体动作奠定理论基础。

第五章⾝体素质的测与评价

1.教学内容

第⼀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速度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速度素质的测量内容和⽅法

三、速度素质的注意事项

第⼆节⼒量的测量与评价

⼀、⼒量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量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法

三、⼒量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耐⼒的测量与评价

⼀、耐⼒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耐⼒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法

三、耐⼒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柔韧性的测量内容和⽅法

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灵敏性的测量内容和⽅法

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协调能⼒的测量与评价

⼀、协调能⼒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的测量内容和⽅法

三、协调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七节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平衡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

文档评论(0)

祝秀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