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中国文化饥饿基因
饥饿是我们畸形的民族魂和病态的国民性。饥饿一旦成为我们的基因,渗入我们的血脉,铸造了我们的人格,那么,我们对世界上的一切,就实行“吞下主义”和“好用主义”的看法。“吞下主义”会让人丢失理智。不管它能不能消化,先一口吞下再说,哪怕被撑死。出名言为证:“要死也落个饱死鬼”。
既有饥饿的记忆,又有“民以食为天”的醍醐灌顶,中国人的味觉和肠胃系统异样敏感和发达、中国人的口腔一刻也难以停止运动。形形色色的“饥饿后遗症”,仍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略微留意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觉,但凡餐厅、婚宴等场合,总是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碰杯猜拳,不绝于耳.以至于中国人的那种喧闹不能称为兴奋,而应当叫亢奋。许多外国人到中国餐厅吃一次饭,都像经验了一场世界末日。
一日三餐不够,夜宵还不够:即使在工作、开会、学习、谈恋爱的时候,中国人也是茶水、水果、瓜子,甚至各种糖果和糕点吃个不停。在中国,任何事情到最终,都演化成了“吃”这种仪式。西方人扫墓不过一束花而已,中国人却是将宴席摆到墓头上,酒、食、器皿、仪式等一样也不能少,可谓“以饥民之心,度鬼神之腹”。
我们进餐时抢,乘车时抢,入学时抢,安排时抢,大街上到处都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伸长了颈项的鸭”在找寻一切猎物。我们像蝗虫一样,争抢着眼前的一切,即使这些东西已经过剩,我们还是要抢,就像一些暴发户买来“茅台”或者“人头马”,喝一口吐一口。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个体人格和国民性.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和社会风气。这个特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饥民特征”。在历史和现实中,中国的商人擅长官商勾结、投机倒把,而不是创新和开拓;企业对不行再生的自然资源实行的是掠夺式开采;官员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政府部门出现种种短期行为,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老百姓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等人生哲学。中国人在世界上拥有最高的储蓄率,建立起奢华的“殉葬”制度,在宴请、祭祀时的铺张奢侈等等怪现状,折射出来的,何尝不是内心深处对明天就会发生饥饿的恐惊和投机心理?
饥饿是藏在中国文化内核里的永动机,是我们的个体人格和民族性格。这一切才是鲁迅先生关于中国历史“吃人”论断的最深层、最残酷的社会根源。这种人格已经藏不住.可以外化为文学形象。鲁迅先生曾经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形象,来高度浓缩蒙昧的中国人,对于病入膏肓的国民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