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2
这样教化“富二代”
几年前弟弟来访,在家里住了两日。临走前,他表示想给我女儿留下点零花钱。终归自己是当叔叔的,上次来时小女才两岁,他和自己的侄女七八年没有见面了。这次两人就像第一次相识一样,做长辈的给个红包作为见面礼,也属于人之常情。我立刻告知他:“我们之间这一套还是免了吧。大家彼此都不要给对方的孩子钱,否则会把孩子惯坏的。我们在家始终这样教化女儿:要钱自己挣去,天下没有白来的东西。”弟弟点头称是。
有一次听国内一位富人挚友说,他给自己的侄女买了很贵的礼物,竟被对方说“抠门儿”,因为那不是一流的牌子。年轻人受惠于长辈,不仅不心存感谢,反而觉得人家欠着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又怎么能有出息?
静心想想,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后辈。比如,我1979年上高校时,父母一个月给25元的生活费,其实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记得班上农村来的学生,一个月的助学金只有22元,他们还不像我周末能回家改善一下生活,一个月至少节约五六天的伙食费,甚至有些农村学生还把钱省下来寄给父母。但是,我对自己的25元钱还很不兴奋,觉得父亲一个人月薪就有170元,对我也太抠门儿了。经过不停地和父母讨价还价,两年后25元最终变成了30元。可见,在没有见过红包的时代,在中国还处于赤贫的时代,我们这代人就是在这种向长辈伸手的价值观念中长大的。如今经济发展了,我们这代人几乎是最大的受益者,也产生了很多胜利人士,这种价值观念自然也潜移默化地传给了下一代,习惯性地给他们礼物和红包。下一代并不因此知足,其实不过是重复我们当年对自己父母的行为。结果自己觉得已经很大方的礼物,则为90后这“名牌的一代”所不齿,他们弄不明白:假如不是世界一流的牌子,你怎么送得出手?!
女儿现在12岁,几乎从来不向我们要东西。在我的记忆中,她自幼就很少向父母要东西,即使向我们要东西时也特别当心。她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几乎从来不干脆提出要求,最多委婉地表示一下自己的憧憬。我们则常常顺水推舟地给她机会,让她设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想要的东西挣到,比如好好练琴以获得奖赏等。有时她表现得特别好,我们主动给她嘉奖,问她要什么,她提出的也就是几块钱的礼物,从来没有过分的要求,特别爱护父母的承受实力。在商店试鞋、试衣服,不管自己多么喜爱,我们只要说“太贵”“没有折扣”,她就坚决果断地把东西放回去。女儿甚至在晚上临睡前还向我致谢,感谢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挣来钱使她能上钢琴课。她一个月仅一块钱零花钱,几年下来一分都没有花过,全存在银行里,号称要用来支付自己的高校学费。我自己从小向父母伸手的毛病,她一点也没沾上,这一点我很庆幸。
理性分析一下,孩子的品行还是哺育的结果。我之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坏毛病传给她,是留意从她的生长环境中找寻好的典范。要知道,美国社会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有不少孩子也是从小被娇惯得一塌糊涂。不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平常好好留意,不难找到好的榜样。
举个例子。女儿在音乐学校中有个好挚友安娜,比她小两岁,但安娜弹钢琴要比女儿精彩得多。我们每次听安娜弹琴都要叹息:实在没方法,人家是天才!后来熟了才知道,安娜小小年纪,一天至少练两个小时的琴,有时甚至超过3个小时。女儿则练一个小时都很牵强。安娜的母亲南希是其次代华裔,广东人,医生。她嫁了位德国工程师,两人一口气生了3个孩子,最小的才刚刚会走路说话。为了孩子,南希的丈夫辞职当起“家庭主夫”。每个周末,夫妇两人带着3个孩子,从缅因州单程驱车两个多小时,到波士顿陪安娜和她的弟弟上音乐课。最近因为实在受不了这番辛苦,从缅因州搬到了新罕布什尔,把旅程减半。两人对教化之疯狂,也可窥一斑。
南希对孩子严厉起来到了不近情理的地步。一次安娜迷上了电子嬉戏,导致练琴时间不够,南希竟在安娜开演奏会时拒绝前来捧场。她告知我们:“从小我就对这些孩子讲,长大想上高校,那就学好功课去拿奖学金,我是不会给你们付学费的。”我们听了后暗暗为她的孩子叫苦:“你一个当医生的,年薪几十万,而奖学金绝大部分是依据经济须要给的,只有为数很少的奖学金是确定按学业和素养颁发的。这条路也太艰难了,你的孩子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争取到?况且,你的老大安娜也才8岁,莫非你的孩子们还没上学就得为自己将来的奖学金操劳?”
不过,听她这么说明,我们也明白了安娜为什么弹琴能如此用功。比起我们的女儿来,虽然安娜生活在一个比同伴要富有得多的家庭,但是她的危机感也比一般人大得多。最近他们一家又上演了另一台戏,那就是做买卖。南希安排明年夏天送安娜到德国学习音乐,而且要安娜现在的俄裔钢琴老师陪伴去。这种奢侈的教化,只能让我们这等一般的家庭望洋兴叹了。不过,南希告知安娜:“家里没有钱支付你老师的费用,你要想方法自己挣出来。”可怜的安娜一急,确定把自己积攒了多年也最为心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