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河北省衡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有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
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
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
“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国家项目的汇报
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
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
读量达1.66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
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
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
们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
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
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
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
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
材料二:
考古,一个“冷门”领域,在2020年被频频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
其意义”为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十位发言
的专家中就有一位考古学家;科学家座谈会上,七位发言的科家中有
一位用古DNA研究探源中华文明的“80后”研究员。
考古为什么被如此关注?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
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在帮助国家和民族恢复历史记忆的过程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来,考古学人在中国版图
上追寻中国走过的路,寻找中华民族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
探寻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内在机制,为中华振兴寻找历史依据,
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从一个更为纵深的视角来看,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
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因此,
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
老一辈中国考古学家便提出要建立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前辈
学者曾充满信心地比喻:经过几代人的血汗浇灌,终于培育出了“中
国学派”这个“新种”;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量考古实践,是这个
“新种”生长的土壤;从实际出发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则是“中
国学派”出现的“催化剂”。
(摘编自杨逸淇《考古,比我们想象的要酷!》)
材料三:
考古学在诞生后的约200年中已经改变了公众对世界的看法,田
野考古发掘获得的各类遗物充实了博物馆,成为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
公共文化和教育资源。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
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以及受利益驱使的盗掘,令越来越多的考古遗
产遭到人为破坏。严峻的形势使很多学者意识到仅仅依靠考古学界的
力量难以全面保护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考古遗产,考古遗产的保护
需要政府的介入和社会、公众的支持。这就要求考古学界必须向社会
阐明考古的意义和考古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考古遗产保护
中来。出于以上多种原因,国际上开展了许多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考古
活动探讨和实践,欧美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公共考古学这个研究领域。
在与欧美国家愈来愈频繁和深入的学术交流中,一些中国的考古
学者看到国际上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开始思考我
国应该如何更好地让社会和公众了解考古学,提出中国亟须构建公共
考古学,并逐渐开展了相关的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工作。经过近10年
的摸索和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转变了理念,认同并尊重公
众拥有了解、接触和利用考古遗产的权利,认同考古研究的成果应该
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
会价值。审视我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
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从偶发性向常态化发展,二是
文档评论(0)